第(1/3)頁 祭奠之意有二,一為念再為感。 念使人正其言行,感使人三省自身。 有念有感,既不富貴亦正家風。 恢弘的享殿中,擺放著朱家列祖列宗的牌位,但是爺倆卻沒進,而是直接走向了享殿之后的皇陵寶頂。 寶頂遠看如山,近看方知是墳丘。以條石為基,以青磚為墻。依山就勢,兩丈上下。 步行穿過門樓,行至金剛墻之下,隨從諸臣停步,老邁的太監茍仁顫顫巍巍撐著拐棍,艱難跟在他們爺倆的后面。 “這些年,你也辛苦了!”老爺子忽然回頭,笑著開口。 茍仁一笑,露出半口殘牙,“是奴婢的福分!”說著,笑道,“知道老爺子和老太太生前愛干凈,奴婢每天都讓人把這周圍打掃得干干凈凈的。” 說著,又一指旁邊的門樓下檐兒,“那邊春夏之時有窩燕子,有人說要把燕窩給去了。奴婢曉得,老太太生前呀最是心軟心善,所以奴婢就自作主張讓那些燕兒,借著這塊寶地在這遮風擋雨。” 冬來了,燕窩里的燕子早就遷徙而去,只留下空空的窩。 “咱小的時候,饞肉饞的不行,每日琢磨捉那些鳥兒進肚。咱老娘對咱說,兒呀,那燕兒在咱家就是咱的家燕兒,不能傷哩!你看那燕兒雖小,可知道好歹咧,不是好人家它還不去!” 老爺子朝那邊看了看,“你做得對,帝王之家若連一窩小燕都容不了,何以容天下。”說著,轉頭對朱允熥說道,“大孫,走,上前去!” 朱允熥邁步之時,回頭看了看,給了曹國公李景隆一個眼神。 后者趕緊邁步跟上,并且從跟隨的太監手中,搶過兩捆金稞子,抱在懷中。 “皇爺爺,孫兒讓李景隆跟著!”朱允熥扶著老爺子的胳膊,輕聲說道,“給他個恩典吧!” “他應當跟著!”老爺子說著,露出半分笑容,而后回頭對李景隆道,“你雖不姓朱,可骨子留著一半朱家的血。那墳里面,也是你的祖宗。” “微臣謝皇上太上皇隆恩!”李景隆哽咽道,“臣仍記得少年時跟隨祖父,父親祭祖時,父祖二人一步一叩,撕心裂肺痛不欲生。尤其是祖父,哭昏了好幾次。” “哎,你祖父是好人啊!當初咱老爹老娘,對這個姑爺是逢人便夸,萬中無一呀!咱少年家貧,也多虧了你祖父救濟。有一年快過年了家里連祭祖的糧都沒有,是你祖父頂風冒雪走了三十里,才讓咱家里有個人樣的過了個年!” 說著,老爺子再次回頭,“你要記著,爾今日之富貴,也是福報,明白嗎?” “臣明白!”李景隆大聲道,“若無仁祖淳皇帝垂愛(朱元璋的父親),焉有李家今日。臣天下最無能之人,只能庇護于祖父羽翼之下。若非兩位皇爺顧念舊情,臣今日....” “行了!”老爺子笑著打斷他,“磕頭的話,一會對著祖宗說。”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