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朱允熥心中暗暗平復心情,面上點頭,“愛卿之言,朕心中記下了。”說著,岔開話題,“愛卿要回老家養老,何日啟程?朕派人護送!” “皇上是因為老臣說了不中聽的話,要攆人嗎?”凌漢直勾勾的看著朱允熥。 頓時,朱允熥又被氣得胸口發堵。 “那里,愛卿這一去,他日回京不知何時,朕也想跟你多說幾句....” “那老臣就繼續聒噪幾聲。”凌漢接口道。 “好!”朱允熥太陽穴一跳一跳的,強笑道,“可是還有不放心之事?也好,都說出來吧!今日你我君臣相會,朕也想聽聽你這老臣的肺腑之言!” “老臣之言,全是國事!”凌漢硬邦邦的回話,“老臣今日覲見之前,思想向后心中有一事不吐不快。若是別的事,以皇上天人之姿,自是萬無一失。可此事事關大明宗族禮法,又涉及到皇上的名聲,所以老臣不能不說。”說著,頓了頓,“也就是老臣從今日之后變成一介布衣,才敢開口直言,以前也是頗多顧忌不敢擅議!” 朱允熥的神色鄭重起來,“你是要說....諸王嗎?” “是!”凌漢行禮道,“本朝開國之時,諸大臣反對太上皇行分封之制,然太上皇開國之主雄邁剛強,號令群臣莫敢不從,是以大明皇子分封鎮守各地,有統領兵馬調度官員之威,更有截留賦稅統治封國之權,其藩地更是國中之國。” 說到此處,凌漢長嘆,“大漢七國之亂歷歷在目,而國朝又是如此,長此以往非國家之福。” “而禍患還遠不如此,我大明親親之恩遠超歷代,親王嫡子為親王,余子為郡王,郡王嫡子為王,余子為鎮國將軍,且皆為世襲。” “親王年俸支取祿米五萬石,錢兩萬五千貫,各色絲綢棉布器具更是數不勝數,且還有佃戶人口,工匠織造,養馬牧民等。而名下田地粒米都不交予朝廷,留之自用。” “每一次封王,都等于在大明疆土之中,割舍精華之地,予之以王。郡王以下皇族,也必賜予田莊人口,使其永享榮華!” “此時國朝皇族人丁尚少,患處尚淺。可子子孫孫無窮盡也,終有一日國家難以負擔啊!即便是舉天下之力,亦是難事。可若真以天下萬民,供養皇族一家一姓。天下萬民何以為生?” 朱允熥靜靜聽著,老頭說到他心里去了。 許多贊同他削藩的大臣們,看到的只是藩王的存在是對中樞的威脅。而凌漢看到的同朱允熥一樣,是對大明未來財政的擔憂。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