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朱允熥又拍拍對方的肩膀,笑道,“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朕又不是圣人,自然會犯錯。朕說好,是因為你有勇氣當面坦誠朕的過失,而不是一味的說好話。”說著,笑笑,“這比很多官員做官面文章,不痛不癢的說些片湯話,要好得多,也重要得多!” “就憑你這份心,這份擔當,就該嘉獎!”說著,朱允熥思索片刻笑道,“你是世子,按大明會典世子于親王同例,賞五爪金龍紋服一件。” “臣不敢!”朱高熾大驚。 雖說當初老爺子定下的太子親王還有世子都可以穿五爪金龍紋服,可那是開國的時候,如今大明建國三十多年,天家兄弟之中骨肉親情漸淡而君臣登基日森,誰都小心翼翼不敢僭越,這五爪金龍的紋服,只能壓箱子底下,誰還敢亂穿?就算是穿,也是在自家王府里,誰敢傳出來招搖過市? “以示嘉許之意!”朱允熥笑道,“你現在是燕王世子,日后就是大明的王大臣,朕身邊的幫手,朕要的就是你這份查缺補漏,直言勸誡之心!” 朱高熾沉思片刻,“如此,臣只能慚愧受領,謝皇上隆恩!” “至于這些東西嗎?”朱允熥又看看那幾口箱子,“國庫也好朕的內庫也罷,就不要了!”說著,話鋒一轉,“最近三叉河那邊的寶船廠又跟戶部要錢,張紞跟朕打了幾次官司了,這些東西就送往船廠用來造船,雖說杯水車薪但也聊勝于無。日后倭使再送,一并送往船廠!” “高!”李景隆忽然豎起大拇指笑道,“用倭人的錢造船,日后運兵送往東瀛。高,實在是高!” “臣還有一言!”朱高熾又開口道。 “但說無妨!”朱允熥心情大好,笑道。 朱高熾猶豫片刻,“臣以為如今大明的船已經盡夠用了,造船耗費太大,臣聽聞戶部已把應天府的寶船上,松江船廠,福州船廠等幾處,當成了無底洞。每年撒出去的銀子,都夠養活十幾萬的兵馬。更別說還要下令給地,砍伐那些深山老林之中的百年樹木,臣聽聞造船廠只要杉木,其他木材一概....” “此事朕自有計較!”朱允熥直接打斷對方。 這些事,對于朱高熾他們這些接受傳統儒家教育的人來說,有些難以理解。 船只有造出來才能知道適不適合遠洋,而造船的工藝更是在不斷制造當中進步。如今大明的水軍也只能在周邊東南亞這一代轉悠,再往一點就力有不逮。 不是缺海航的路線,也不是缺人,而是真的缺船。 而且造船的過程中不斷有問題涌現,原材料上的,構造上的,每一樣都讓人頭疼。但再頭疼也是值得的,老爺子時代定下的禁海一事,在目前看來已是一紙空文,各地海關每年的稅收讓人瞠目解釋,開海已迫在眉睫。 屆時,船只的需求量將更大。 而且若現在不大好底子,將來如何能面對即將到來的大航海和大移民時代。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