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其實就現階段而言,琉球是否真的歸屬于大明版圖之內,并不重要。 因為這并不是一個需要慎重對待,且還要單獨拿出來的問題。 原因是琉球的歸附只是時間的問題,而不是能不能的問題。 琉球一名最早見于隋書琉虬,后又稱琉求。 而琉球這個國名,如朝鮮一樣還是老爺子在給琉球的詔書中稱當地為琉球,才正式確定國名。 至于琉球為什么人如此仰慕大明,這就不得不提及老爺子那超凡的zz智慧。 老爺子在給琉球的詔書中,雖然也使用了中國歷代君主對于周邊小國的稱呼,蠻夷二字。 但更多的是一種和平的平等的外交理念,也就是說我大天朝沒有因為你窮,所以就看不起你。 放心,我也不會打你。以后咱們就是好朋友,你是弟弟我是老哥,有機會來家里坐坐,有好酒好菜招待。 你若有什么難處也說,能幫我就幫,咱們好鄰居好幫手。 仰慕天朝文化,你就派學生過來學,我呢讓名師大儒教。 你那地方是好海港,你不會造大船不要緊,我派人去。你不會蓋城池不要緊,我派人去。你們國庫太緊巴,那也不要緊。我讓來我大明進貢的船,在你那停,許你收稅。 放心,派去的人也不用你給工錢,你收的稅也是你的,我不要。我就是看你們日子太窮了,想搭把手。 大哥嘛,怎么能自己家里吃肉,看老弟家里喝粥呢? 大明對琉球的外交,大意就是這么一個狀態。 要知道歷朝歷代的中華天朝,對于周邊藩國鮮少有這樣平和的手段,更多的是威脅恫嚇。 你來不來上供,不來我兵過去了啊! 你來不來,你不來我手下那些兵沒地方打仗我管不了啦! 這種平和的手段,直接讓琉球上下感動得一塌糊涂。 因為他總是被欺負的,為何最早出現在隋書中,因為隋煬帝欺負過他。而又因為挨著東瀛近,更是被那邊的人欺負。 今年搶一點,明年殺一些.....諸如此類。 所以從洪武年開始,琉球年年上貢。且每一任國王都要得到大明的冊封,而冊封的詔書,更是直接標明了琉球是大明屬國的身份。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