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說著,再看看靈堂那邊,感慨道,“執(zhí)笏不慚真宰相蓋棺猶是老先生” “朕,親挽于他!纂于” 忽的,也不知為何,朱允熥就哽咽起來, “李愛卿墓園的碑亭中吧!” ~~ 朱允熥的傷感是有原因的! 李至剛的身后事,太過凄涼! 既無妻女在身邊,也無孝子披麻戴孝。 他死的時候,身邊一個親人朋友都沒有。 只有忠心的老仆,還有兩個素不相識的少年學(xué)子。 ~ “臣等叩見皇上” 朱允熥神色有些復(fù)雜的看著行禮的于謙和丁鉉。 原始空,后者跟著大明戰(zhàn)神二代目戰(zhàn)死于土木堡,英烈殉國。 前者更是力挽狂瀾,拯救大明拯救天下百姓于水火! 說真的,若沒有他 大明早就變成南明了! 而他,也成了歷史上緊隨岳王之后的,莫須有! “見朕,為何自稱臣呢?” 朱允熥笑著擺手,讓二人坐下,目光不住的在于謙身上打量。 其實他之所以能從杭州來國子監(jiān)讀書,就是朱允熥的暗中授意。 “臣已是舉人之身,食國之俸祿,自然是大明之臣!” 偉大的人,從小就會展露出和別人不一樣的東西。 于謙就隨意的坐在朱允熥對面,不卑不亢的,目光中正平和。 換其他人能有機(jī)會這么近距離見皇帝,哪還端的住? “說的好!” 朱允熥又笑道,“朕聽李相國家的老仆說,今日多虧了你!”說著,頓了頓,“你和李以行非親非故,為何這么上心呀?” “臣不過是不想袖手旁觀而已!” 于謙又道,“為人者,正氣為先!” “還一句正氣為先!”朱允熥又大笑,“若天下男兒都如你這般正氣為先,我大明何憂萬年基業(yè)?” “回皇上”于謙沉吟片刻,“臣以為,中華有正氣,萬年薪火傳!” 朱允熥先是一怔,而后激動道,“你說的對,是朕是我說的窄了!中華有正氣” 說著,又道,“傳旨!” “臣在!”李景隆跟鬼似的,嗖的不知在哪冒出來。 “國子監(jiān)于謙,品學(xué)兼優(yōu)人才了得,著為東宮太子侍讀”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