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李牧聽著趙王的嘆息,心中相當不是滋味。 北方匈奴困擾趙國多年,自己在北方鎮守的這些年里,也是與他們多有交鋒。若是再給自己一年,或有機會收拾了北方的匈奴。只是如今天下形勢紛亂,韓魏若是滅亡,只怕匈奴會與秦國一統攻伐趙國。 到時候,北方邊關的形勢,可就難了。 廉頗將軍性格火爆,這些年來得罪的人太多。李牧完全可以想象,一旦太子殿下繼位,廉頗將軍必然會受到牽連。 就在李牧沉思的時候,趙王側首看向他,雙眸多了幾分精芒,沉聲道:“牧,如今韓國即將覆滅,南方整體形勢大變,匈奴人恐會大舉入侵。沒有你坐鎮北方,寡人心中甚是不安。你即刻啟程前往北方坐鎮,定不能讓匈奴人進入關內。” 李牧聞言,神情凝重地躬身拜道:“臣,領命。” 齊國,桑海,小圣賢莊。 自從魯國滅亡之后,儒家的大本營為楚國所滅,他們遷至小圣賢莊已經有了十年之久。這十年來,儒家弟子在掌門荀子的帶領下,潛伏于小圣賢莊不問世事,只追求學問的深淺,已然是已經無心天下的模樣。 只是,唯有小圣賢莊中的核心弟子才知道,荀子并非不再過問世事,而是在暗中關注著天下局勢的變化。 此時,小圣賢莊后山。 陡峭的山巔,被飄渺的云氣遮掩。 三道人影盤坐其中,就好似端坐在云海之中的仙人,透著飄渺自然的氣息。其中一人須發皆白,清瘦的面容看起來嚴肅而不茍言笑,讓人不由為之緊張。 此人,正是儒家當代掌門荀子。 在荀子的下手處,坐著兩位面容年輕的學子。他們在頭上挽了個發髻,身著小圣賢莊的學員服,一人看起來神情肅穆不茍言笑,另一人看起來神情淡泊如水,宛若隱士。 他們正是儒家當代最杰出的兩位弟子,伏念與顏路。 荀子神色肅穆,聲音爽朗道:“以你們之見,韓國的局勢將走向何方?” 伏念與顏路對視一眼,隨后伏念拱手道:“依弟子之見,眼下的形勢雖是秦魏聯軍,興兵六十萬而伐韓,但最終秦魏必有一戰。此戰魏國若勝,則秦人東征之路受阻,數年之內當無力興兵。魏國若是敗了,則秦人鋒芒在無人可擋。” 顏路神色平靜,柔聲道:“弟子的看法,與伏念師兄相同。” 荀子滿臉肅穆地點了點頭,沉默了數息的時間,道:“關于秦魏之間的看法,我也你們也是相同。只是,你們看漏了一點。” 看漏了一點? 顏路與伏念對視一眼,眼中閃爍著淡淡的茫然,不明白荀子說的到底是哪一點。 荀子沉吟了一下,繼續說道:“趙將廉頗領軍二十萬鎮守南方邊關,如今率軍十五萬駐扎的趙魏邊境。此戰趙國若是參與,則秦魏之爭實難斷定勝負。”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