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面對慘遭屠戮的儒家弟子,他如何能夠不憤怒。但讓他更憤怒的不是長公主的舉動,而是這些儒生們的不堪造就。直到現(xiàn)在,他們還沒有看透形勢,當真是讓董仲舒有些無奈,又有些傷感。 儒家只有他以為元神大能,如何能夠比得上大晉最少三位大能強者! 董仲舒固然不滿莫塵的算計,但他只能選擇繼續(xù)隱忍下去,一如當年面對武帝時的隱忍。 直到董仲舒的身影徹底消失,下方的儒生才回過神來。他們滿臉茫然,眼睛無神,失魂落魄,久久無法言語。 如果說長公主的屠刀讓他們恐懼,那董仲舒的言論則讓他們徹底絕望。數(shù)千儒家弟子慘遭無情屠戮,可是身為儒家活著圣人的董仲舒,不僅沒有任何想要找回儒家顏面的意思,反而狠狠地訓斥了我們,訓斥了我們,哈哈。 一些心性堅毅,沒有被長公主屠刀嚇到的儒家精銳弟子,此時徹底被董仲舒的絕情傷了心。 一位面容俊朗的青年男子忽然仰頭大笑,笑的臉上滿是淚水。他笑著,拔下了身上的儒裳,只留下一身小衣,大笑道:“董師,董師。哈哈,好,好得很,從今以后再無儒家張旭,只有狂生張狂人,吾名張狂人!” 張狂人仰天大笑,發(fā)出凄厲無比的笑聲,身形搖搖晃晃地向著外圍走去。他的聲音之凄厲,讓人不禁生出悲從心來的傷感,很多人眼角不由濕潤了起來。 不知何時,也不知是何人再次脫下了儒裳,選擇默默跟隨在張狂人身后離去,而后宛若形成了潮流。活下來的儒生,近乎三分之一的人選擇退去儒家。 “儒家,完了!” 文武百官之中,有人發(fā)出復雜的嘆息。縱然是恨不得儒家徹底滅亡的諸子百家中人,此時也沒有了喜悅,只剩下幾許沉重,以及淡淡的傷感。 當年的諸子百家,面對儒家的打壓,又是否也是這般光景? 沒有人知道,董仲舒如何會做出這般不智的選擇,因為他當時哪怕是做做樣子,儒家也不至于徹底的顏面掃地。也沒有人知道,董仲舒是否與莫塵達成了什么協(xié)議,所以才不得不選擇如此。 因為一切都已經(jīng)沒有意義,當長公主被封為儲君的消息從皇宮中傳出,天下的儒生徹底心寒了。 畢竟長公主的王冠,可是以數(shù)以千計的儒生尸骨與鮮血澆灌鑄造!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