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別說是村長家的了,你們看看鎮(zhèn)長以及王二幾家的稻谷,哪怕是比不得村長家的長勢好,但也是穗子奇長,谷苞飽滿。 哪像我們的,稻穗只有人家稻穗的半個大,好多看著都是干癟的,估計收成都沒有人家洛家的一半多。” “哎,失算了。 還有人家這幾家稻田里的魚兒也是長勢喜人,每個都有一斤多重了。 等到收割稻子,估計能長到兩斤左右了。 待捉回家,那也是桌上的一道肥美肉食,可惜,我們吃不到了。” 當(dāng)初這魚可是一文錢一條,大家都覺得養(yǎng)在稻田里估計養(yǎng)不活。 可現(xiàn)在看看,只要是姝兒提出來的,就不會讓鄉(xiāng)親們吃虧。 “等來年了,姝兒怎么說,我便怎么做。” 有個年紀(jì)大的老漢皺著眉,粗糙的手掌摩挲著顆粒飽滿的稻穗,臉上滿是悔意。 今年的麥子因著麥種好,雖也是比不得人家洛家,但畝產(chǎn)增收兩三百斤那是不在話下的。 可這稻子就差遠了。 當(dāng)初人家姝兒明言她那里還有一些秧子,可很少有人主動前去購買。 這不,吃大虧了。 農(nóng)人一年的希望就在這糧食身上,能有辦法增產(chǎn),誰會不愿意? 當(dāng)根深蒂固的守舊思想限制了他們的接受能力,只有在親眼見到后才會接受這些未知的新事物。 還好,還來得及。 不管是明年還是以后,別的就不說了,作為主要糧食的麥子和稻谷,洛輕姝怎么種,他們便怎么種。 而且這糧種,也依舊從洛家那里買。 洛輕姝耳力好,老遠便聽見了他們的談話。 這些人大多都是村里侍弄了一輩子的老人,自是沒有見過長勢這般喜人的稻谷。 這些時日,他們除了在自家地里除草,閑暇時便喜歡在洛家的地邊上溜達。 看著洛夜闌帶人施肥,他們也施肥。 看著洛家澆水他們也澆水。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