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村長一臉悲苦,扭頭讓人去告訴孫婆婆一聲。 喬連成又瞟了他一眼,扯了扯劉部長的袖子。 劉部長和他走到了一邊,喬連成問道: “這村子是怎么回事,怎么感覺和我們部隊的沖突很大的樣子!” “我總感覺不對勁啊!” 劉部長嘆息:“不瞞你說,這村長可不就不對勁呢,我們武裝部和公安部的人,隔著三兩個月就得過來對峙一回!” “我們自己也老頭疼了!” 經過劉部長這么一說,喬連成才知道了一個大概。 棗莊其實只是一個代表,讓劉部長頭疼的不光是一個棗莊,是包括棗莊在內的十幾個村子。 因為這里比較窮,全民素質都不太高。 在改革開放之前還好,這邊因為是計劃經濟加上大鍋飯。 讓百姓的日子還算過得去。 但改革后,這一帶常年干旱,關鍵是地下水的水質也不太行。 這就導致整個村子的糧食收成很低,計劃經濟又沒有了,百姓的日子就難過了。 原本十幾個村子都一個味,倒也不會太糟糕。 但最近五年,這些村子的百姓出去打工干活后,就發現了這里與外面村子的差距。 慢慢地,村子里的年輕人出去就不愛回來了。 出去的不回來,沒出去的又娶不著媳婦。 無奈之下,大批的年輕人還是買媳婦。 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買媳婦就成了這一片村子的重災區。 開始還用下聘禮的方式掩蓋,到了后面干脆就是明晃晃的買賣。 也因此,人販子在這一代尤其活躍。 “有些女同志家里條件一般,就算被賣過來,家人也找不到,倒還算能過得去!” “可有些不同,家人丟了,家長哪里會同意,于是一路找來。” “村民花錢買了媳婦,花的錢是家里幾代人一起拼命賺來的,甚至賣房子賣地都有可能,一旦媳婦買回來哪里能輕易放手!” “于是,便有了先前的對峙!”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