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西游,這個孫悟空太聽勸了正文卷第232章怎么知道不是我呢?與劉秀同行的鄧禹和朱祐還在驚訝,劉秀什么時候在宛縣結識了這么多朋友。 宛縣是南陽郡的治所,而此次設宴的正是宛縣的豪族李家。 李家的家主李守如今正在朝堂做宗卿師,掌管宗室事務,權力不小。 此時,二人見劉秀和李守之子李通相談甚歡的樣子,便知他們關系匪淺。 兩位好友相視一眼,都想起劉秀在去太學讀書之前,曾隨一位孫道長周游天下,心中頓時有了一些猜測。 就在這時,南陽穰縣的蔡少公笑道:“說來也怪,我前日聽說了一則讖言,說劉秀當為天子。” 鄧禹和朱祐面色大變,眾賓客也震驚無比,紛紛看向劉秀。 短暫的寂靜之后,有人打趣似的大聲問道:“是做國師公的劉秀嗎?” 劉秀笑道:“怎么就知道不是我呢?” 眾人大笑起來,都當這是玩笑之談。 他們已經知道劉秀在常安太學闖出了名聲,前不久還寫了兩部蒙學經典,被大儒國師劉秀稱為蒙學大家。 但這只是名罷了,卻無起勢的根基,因為劉秀就是一個沒落的劉氏宗親,而且還是關系很遠的旁支血脈。 甚至于劉秀的父親早亡,是由叔父劉良撫養(yǎng)長大。 如此出身,指望什么成為天子? 只有鄧禹和朱祐認真的看了劉秀一眼,然后陷入沉思。 設宴的李通眼中也閃過一些莫名之色,接著又恢復正常,繼續(xù)招呼眾人,不露痕跡的將話題轉移至他處。 劉秀卻神色未變,依舊淡然自若。 他去常安之前,曾隨孫師父在各地游學,又在常安太學讀書兩年。 不謙虛的說,他所見所聞完全稱得上是見多識廣,眼界并非這些豪族子弟所能比的。 他知道從江湖到廟堂,整個天下都是什么情況。 正如孫師父所說,莽賊就是個沽名釣譽之輩,各種國策朝令夕改,甚至能荒唐到用貝殼做貨幣,只為重現(xiàn)上古的制度。 后來更多次改革幣制,在無形之中收刮天下財富。 更可恨的是,莽賊又耗費國力,建了數(shù)千座寺廟,要求百姓都念阿彌陀佛,用信仰掌控百姓。 天下看上去是太平了,但實際上,僧人不事生產,還在各郡各縣大肆屯田,更讓百姓民不聊生。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