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48章 以工代賑,軍工基地 城內人口,只是少數,城外鄉野才是人口聚集的地方。 關于統計城內外人口的命令,夏昊一月之前,就已下達。只是做大致的統計,而不是人口普查。 郭寅也做了準備,對答如流:“主公,令居城外有十二鄉百六十村,因旱災影響,多數村落,已經人去樓空,或死、或逃。 不過,據我探查,城外百姓,仍有逾萬之數,散落于鄉野、山林之間。前幾天,還曾有一伙流民,入城前乞討,我發放一天口糧,讓他們自行離去?!? 夏昊目光微凝,心中不斷思考。 其實,金城郡的人口不少,但都散落于外,若想聚集起來,倒是可以。 但必須要提供糧食,去救濟災民。 不然,總不能看著他們活活餓死。 說起來,夏武威統領的義軍,也算是災民,在官府有糧不放,又粗暴趕走的情況下,直接就揭竿而起,攻占縣城。 “或許,可以考慮“以工代賑”的方式,先期培養一批產業工人,為建造軍工基地,打造基礎?!毕年恍闹邪档?。 仔細思考,他越發覺得這個方法可行。 那些流民,長久流落在外,必然難以長存,繼續下去,人口將會大減。 待干旱結束,雨水降臨后,大量耕地,將無人耕種,若被掐斷了糧食供應,則發展與擴張,都十分艱難。 金城郡,本就是涼州九郡中的產糧之地。 “郭寅,派出兵馬,散布消息,就說令居城,近日將開倉放糧,救濟災民,吸引城外災民聚集……”夏昊吩咐道。 “遵命,屬下這就安排?!惫鸬馈? …… 接下來時日,夏昊則坐鎮令居,統籌四方,發出一道道命令。 很快,金城郡七縣之地的磚瓦匠,鐵匠,木匠等,紛紛聚集令居城,開始營造磚窯,修建高爐,挖掘煤礦,大煉鋼鐵。 至于挖礦、搬運的民役,在“以工代賑”的政策下,應者云集,多達數千人。 在夏昊的親自指導下,很快,第一座煉鐵的高爐,就拔地而起。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