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這些項氏子弟一經出仕,便在楚國大搞改革,增強楚國的王權,什么公族屈景昭,都給我把吞吃的利益吐出來。 這些項氏子弟如此有才又忠貞,讓楚王更是時時懷念起項刺,于是在楚國郢都之中為項刺塑像,這讓項氏更是對他忠心耿耿。 擔任令尹的項子還向楚王獻出了列國相交之計,“王上,周室天下,依靠的是晉洛齊三國。 這三國之中,洛國還是臣家的大宗,臣不是夸言,素王至高至貴,甚至在周人的昊天之上,所以不要妄想打擊洛國。 最好的方法就是,肢解他的聯盟,臣不相信晉洛齊的聯盟就是牢不可破的。 從今日開始,楚國可以與晉齊聯姻,不斷地將美玉美人送去,還可以賄賂晉國的卿大夫,與他們聯姻。 晉國洛國都是姬姓國,不能互為姻親,這是楚國的大好機會。 這樣聯姻下來,百年之后,晉齊難道還能和洛國一條心嗎?” “洛國難道會同意嗎?如果他們從中作梗又當如何呢?” 項子信心滿滿道:“洛侯行事,一向以和平穩定為先,不喜歡妄動刀兵。 楚國以聯姻和晉國,此計雖妙但是想要見到成效,定然時間久遠。 對洛國來說,這般行事總比大戰再起要好,所以定然不會強行阻止,最多不過是勸諫晉君而已。 過去楚國的失敗就是因為總是武力干涉中原。 當代洛侯瑜,一言定齊,一言說晉,這樣的人若是強行與之為敵,結果定然是中原盡起大軍,到那時楚國又是生靈涂炭。 既然如此,不若等到洛侯瑜薨逝,王上您還年輕,是能夠等得起的。” 楚王認為此言大善,楚國就此改變戰略方向,不再陳兵,而是開始與中原列國聯姻結親。 …… 縱橫之術,一怒而諸侯懼,安居則天下息。 思及洛毅公,定齊、馭燕、說晉、服吳、卻秦、鎮楚,居昭城而天下安,列國相交姻親而不興兵,縱橫之盛,未有過于此者。 縱橫之祖,列入序言之中,以彰其貴。——《戰國策·序》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