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聽見她下樓的腳步聲后,兄妹二人同時投來目光,林格沒有什么表示,而梅蒂恩則伸出手揮了揮,招呼她過去:“愛麗絲姐姐,這里。” 分明是深夜,她卻顯得很精神,一點都沒有困頓的模樣。 愛麗絲一邊走過去,一邊看向祭臺后的林格,疑惑地問道:“發生什么事了,突然把我叫醒?我剛跳過新手教程,正準備大開殺戒呢!” 又是些奇奇怪怪的夢話,林格充耳不聞,簡單地從嘴里吐出三個字:“七天禮。” 愛麗絲更加疑惑了:“現在還沒有天亮吧?” 印象中,會在深夜偷偷摸摸舉行儀式的,一般都是些見不得人的邪教,難道說…… “禮拜是白天開始,但現在就要做準備哦。”梅蒂恩及時開口,打斷了她的胡思亂想。 林格更是懶得和這家伙廢話,從祭臺的抽屜里取出一本有些破舊的登記簿和一支鋼筆,對她說道:“你站在這里,負責登記。” “登記啥?” 一頭霧水的愛麗絲從他手中接過那本登記簿,而把位置讓給了她的林格則朝廚房走去,再回來時手中已多了一根拖把和一條抹布。梅蒂恩乖巧地跑過去,從他手中接過抹布,然后兄妹二人齊心協力,開始打掃衛生,林格負責拖地板,梅蒂恩則負責擦拭那些橡木長椅,力求在禮拜開始之前,讓教堂變得干凈整潔。 “原來是準備這個啊。”愛麗絲看到這一幕,恍然大悟般點了點頭,渾然沒有意識到自己這個女仆究竟有多么失職。 反正是林格讓我站在這里的。 本著“絕對服從雇主命令”的精神,她心安理得地接受了這個設定,隨即把手中的登記簿翻開來,瞄了兩眼,發現上面都是關于教堂救濟的登記信息,不過相比正規的救濟機構而言,相對粗略,被救濟者的信息只有一個名字,有時甚至連名字都沒有,只用“街道+職業”作為稱呼,比如“伯明街的老水手”、“約克夏的搬運工”、以及“湖畔街的流浪漢”——如果流浪漢也算一種職業的話。 至于救濟的物資,除了常見的“黑面包四條加半品脫牛奶”外,還能看見諸如“領取舊衣服兩件”、“領取舊床單一條”、“領取亞麻布半捆”之類的記錄、直接救濟金錢的例子很少,但每次出現時數額都很大,而且也會有詳細的描述,如愛麗絲看到的這一條記錄:松石街的瑪吉夫人,領取2鎊10先令,治療小兒子湯姆的熱癥,白教堂區的“人民公共醫院”有相關住院記錄,可以佐證。 時間則是六個月前,那時天心教堂還沒有受到《宗教法令》的影響。 翻看這些記錄,愛麗絲的心情逐漸由一開始的好奇變得驚訝,最后又變成了另一種更加復雜的情緒:她之前聽梅蒂恩講過,只要愿意進入天心教堂聆聽女神福音的人,無論是不是信徒,都可以領到面包與牛奶。如果登記簿中的這些人也是如此,那,天心教堂根本就不是教堂,分明就是一家純粹的救濟機構嘛!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