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七言絕句這種詩體,于今時并未出現。董白和呂珺將門出身,不懂詩詞體例,只覺得詩句氣勢雄輝,意境壯麗,蘊含有昂揚向上的精神和開闊的胸襟,頗合她們的情感。 伏壽等女出身世家,又多是經文世家,對詩文體例耳熟能詳,自然知道劉協的詩句不合現行體例。她們亦能從詩句中體會到劉協有種“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的輕松愉悅和雄渾開闊的情懷。 董白和呂珺都曾收到過劉協的情詩,自然是以夸贊為主。而伏壽等嬪妃,面對這種不合文體的詩文,卻意有踟躕,不知如何點評。 唯有蔡琰認真道:“陛下語出于情懷,融情、景、理于一爐,文華藻藻,才情橫溢,乃不可多得的佳句。然文章體例,皆有出處。妾身不知,陛下此詩,依何而來?” 劉協頓覺愕然。此時、此景、此情,這首秋詞,他脫口而出,哪里會想這么多? 他自知詩詞體例不合當下,但你可以假裝不知道,夸我兩句,大家你好我好,這么認真地問,若是我答不上來,你說咱倆誰尷尬啊! 不過,他身為皇帝,擁有最終的解釋權。因此,他玩笑似的說道:“文以載道,詩以乘興。古有宋玉作賦,屈原作辭,今有朕以七言,何必循例而摘句!” 蔡琰盯著劉協,搖頭道:“陛下亦曾作過五言吧?” 劉協看了眼董白,只見她沖著自己吐了吐舌頭。他就知道,董白肯定是向蔡琰顯擺了。 因此,他爽朗地笑道:“五言、七言,皆是形式。若能抒情達意,長短句又何妨?” 蔡琰敏銳地意識到,劉協提到了長短句。她馬上詢問道:“長短句是何文體?” 劉協想了想,盯著蔡琰的眼睛,隨口念道:“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蔡琰聽完,驀地霞飛雙頰。她聽出來,劉協這首長短句,似乎有傳情言愛的意味。尤其是那句“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誦讀最后四句時,劉協的眼睛直勾勾地盯著她,仿佛詩中的那人,就是她一般。 她含羞低頭,有些手足無措。 由于衛仲道婚后不足一載便病亡,夫家嫌棄她克夫,多有污言穢語。她不堪其辱,憤而回家。卻不料,竟然被大漢天子,當著眾多嬪妃表白,這讓她情何以堪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