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武裝抗稅-《天命水滸》
第(1/3)頁
梁山上忙著練兵、習文、開廠,修煉內功時,山外官府與百姓之爭再次尖銳。
農歷八月十五開始秋收,九月十五秋收基本結束,冬小麥也已播種。
按照慣例,朝廷要求十一月之前完成征收秋糧。
新任濟州府尹江天越到任之后,面對濟州城的爛攤子一臉無語。他在東京擔任的吏部考功郎雖然只是正六品,但專管官員的考察和調動,油水很大。
擔任濟州府尹跨越兩級,升為正五品??蛇@里卻窮的叮當響。
“恩師害我?。 ?
江天越不禁埋怨起了推薦自己來此的蔡京。再好的師生情誼,如果自己每年沒有足夠的孝敬,關系也會慢慢冷談起來。
以濟州如今的現狀,每年搜刮兩三千貫都是頂天了,刨去自己的那一份,拿一千貫去孝敬太師?怕不是在羞辱他老人家。
“難道要我自己貼錢上貢嗎?”
江天越猶豫自己要不要從往年賺取的油水中拿錢貼補了。
他的親隨劉師爺眼珠一轉,向主家建議道:“東翁,我有一條妙計,或可解東翁之困?!?
“哦,計將安出?”
江天越滿懷期望的問道。
“梁山賊寇假冒州府名義對外宣稱,濟州兩年不納稅,兩年不征糧,兩年不勞役。此事滿朝諸公皆知,甚至官家也曾聽聞,并叱責荒唐?!?
劉師爺撫摸著三綹老鼠須慢慢分析。
“確有此事,恩師對此也是氣憤。讓我撥亂反正,不能讓任由梁山放肆?!?
江天越正經科舉出身的官員,對這種犯上作亂的匪寇最是厭惡。但奈何濟州城內的兵力都被一掃而空。讓他剿匪他也無能為力啊。
“大人容稟,我近日翻閱府庫賬簿發現,濟州府黃冊人口20余萬戶,每年財稅收入15萬貫左右,夏糧稅定額15萬石,秋糧稅定額10萬石。這么大一筆財富,自然不能輕言放棄。
但如何才能顯示出大人才干與能為呢?是為朝廷府庫追回錢糧?還是為太師老人家撈足供奉?
為朝廷追回錢糧,也不是過為前任知府亡羊補牢,乃是職責應有之義,不但得不到夸獎,數額少了還會被轉運使和戶部苛責。
為太師撈足供奉,卻是大人身為學生的拳拳孝心,一片赤誠。
大人會怎么選呢?”
“我身為學生,當然是要報效老師的提攜知遇之恩,以足金顯孝心赤誠?。 ?
這個不需要猶豫,江天越就脫口而出。
確定了發展方向,劉師爺繼續謀劃道:“
對下,我們可以新官不理舊賬,這稅糧,繼續征收。
對上,我們報稱英勇抵抗梁山襲擾,奈何兵力不濟,只征上來半數。
如此一來,我們可得錢財7萬貫,秋糧5萬石。
有梁山賊寇這個借口,任何損失都可以加上在他們頭上。
而剿滅賊寇,是太師安排給應天知府崔浩的任務,與我們何干?
如此一來,既能給太師供奉十萬貫以上錢財,顯示大人能為。我們也能截留一些油水?!?
江天越頻頻點頭,這就是所謂的欺上瞞下,養寇自重。但自己新來乍到,手中也沒有可用之人,怎么把這個錢糧順利收上來呢?
“大人勿慮。自古以來,征稅就是攤派,只要我們占領朝廷大義,找個懂行情的州府老吏,把錢糧層層攤派下去,誰收不夠數,就罷免誰的官職。這世上最不缺的就是想做官的。
當然,大人也可以放寬一點口子,不禁他們用大斗收糧。”
“何謂大斗?”
江天越畢竟是在京為官的,對基層的貓膩還少些了解。
“當年王安石推行青苗法,地方官府為了應對,便都準備了兩套器具。災年用小斗向外借糧,收獲時用大斗向回收糧。正所謂借糧一石,九出十三歸?!?
劉師爺耐心的解釋道。
“那些刁民肯認嗎?”
“如何不認?兩套器具上都刻著斗大的官字,他們不認也得認!只是近些年御史頻頻彈劾,官家才下旨申飭。地方上有所收斂,卻屢禁不絕。大人只要暗示一二,地方這些碩鼠自然會心領神會。即便出事,那也是他們自作主張,大人斬了他們也能穩定民心不是?”
劉師爺的話句句說到了江天越的心坎里。
“好!立刻召集城內官吏大堂聚會。老爺我要雷厲風行,讓這些地方蛀蟲看一看京官的作風!”
江天越立刻下令。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丁青县|
长宁县|
南丹县|
周宁县|
禹城市|
岳池县|
洛川县|
宜君县|
乐都县|
石河子市|
秦皇岛市|
东台市|
安庆市|
佳木斯市|
平原县|
五大连池市|
五河县|
滨海县|
中阳县|
教育|
元朗区|
日土县|
航空|
牟定县|
沂水县|
新竹县|
兴文县|
垣曲县|
白朗县|
鄂伦春自治旗|
石嘴山市|
双柏县|
抚远县|
孝感市|
山阳县|
全椒县|
普宁市|
梁平县|
含山县|
太康县|
达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