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第一鎮(姆蘭迪濟)-《非洲創業實錄》
第(2/3)頁
換上統一的德意志服飾(大部分是恩斯特淘來的普魯士二手軍服),開始剪發剃須。
剪去辮子倒是引發了小規模恐慌,畢竟被鎮壓了近百年,心中還是蘊藏著恐懼。但是來了這里,那就不是自己說的算了,即使不愿意也必須老老實實地接受。
清潔工作完成后,這些人被送往第一鎮,進行開墾工作,殖民團隊用一個月的時間才肅清了周邊的野獸,周邊五六公里都是安全地帶。
因為這里臨近桑給巴爾的緣故,附近幾乎沒有多少土著部落,只有幾個規模不大的村落,大多在殖民團隊的物理威脅恐嚇下被驅離,少數不服從者直接被俘虜充當免費勞動力。
至于為什么不全抓起來,而是選擇驅離,還是因為人手太少,每一個殖民團隊的成員當前都是寶貴財富,和這些部落來強硬手段的不劃算,但是那些不愿意離開自己土地土著的還是被樹立了典型。
現在在第一鎮的戰俘營里挖渠修路,前幾天的村落壕溝就是用他們來完成的,目前有五百多人正在修筑從第一鎮到達累斯薩拉姆港的第一條砂石路。
前期這些土著還是牲畜和機器的替代品,是殖民地的動力來源,第一鎮還有周邊幾十里的土地等著他們充當畜力。
坦桑尼亞的土地平坦開闊,來到這里沒有讓這些移民感到不適,因為第一批移民基本上來自清國北方,那里也是開闊的平原。
天氣雖然炎熱了一些,但是總比寒冷要好,至于非洲強烈的紫外線對于這些常年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來說算不了什么。
要說新移民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什么?連恩斯特也沒想到,或者說忘了交待,那就是東非靠近沿海的地方氣候比較濕熱更適合種植水稻。
可是這些移民大多是北方人,對水稻種植沒有經驗,恩斯特也沒有準備好水稻種子。
倒不是說小麥不能種植,熱帶地區其實可以種植小麥,但是產量不高,熱帶的小麥適合種在高原地區,可第一鎮處在東非沿海的平原。
就比如印度,德干高原是以小麥種植為主,恒河平原則以水稻為主,印度每年小麥產量不比水稻少。
既然如此就暫且用小麥替代水稻種植,不過不再追求產量,種些口糧就行了,其他地區改種經濟作物。
劍麻是黑興根殖民團隊的重點發展作物,后世,地處熱帶的坦桑尼亞是世界知名的劍麻產地。劍麻纖維韌性強,不怕海水侵蝕,是制造船纜、麻袋、地氈的上等原料。
當前時代還是木殼船的時代,劍麻良好的特性加上龐大的市場,使得這種作物的經濟價值正處于上升期,相較于糧食而言,恩斯特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種多少收多少。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贞丰县|
通江县|
凉山|
乐昌市|
宁陵县|
刚察县|
长治县|
加查县|
莱芜市|
博白县|
葫芦岛市|
志丹县|
巩留县|
贡山|
邯郸市|
金塔县|
渭南市|
报价|
雷州市|
来宾市|
会同县|
永吉县|
邓州市|
台前县|
文登市|
平泉县|
阜城县|
滨海县|
富源县|
凤庆县|
河西区|
抚宁县|
蒲城县|
庆安县|
尚志市|
休宁县|
凌源市|
高陵县|
璧山县|
滨海县|
巫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