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因為東非殖民地目前移民的多樣性,在一年級,教師要用雙語教學,往后,從二年級開始則全面轉為德語教學,所以華人子女想出成績,就必須克服語言這一關。 第一章,毫無意外,就是對霍亨索倫家族的歌功頌德,強調黑興根王室對東非土地的統(tǒng)治者地位,以及黑興根王室和霍亨索倫家族的悠久歷史。 這些年紀不大的孩子自然看著不感覺別扭,就當故事聽了,歷史課本其實就是課外讀物,連考試都沒有。 這也是恩斯特耍的一個小花樣,當一門課程需要考試后,總有一批人會厭棄(厭學)。 而看課外書(實際上是不考試的書),年紀越小,越容易上癮,就像小說一樣,越讀越上癮,但把小說當做考試內容,就會極大挫折讀者的積極性。 而馬西米連諾一世和卡洛塔皇后強忍著笑意讀完了第一章最后的內容。 畢竟要論歷史和傳承,歐洲許多家族都比霍亨索倫家族要顯赫,尤其是哈布斯堡家族面前,霍亨索倫家族還差一些底蘊。 當然,歐洲每個貴族家族都對外宣傳自己家族的顯赫地位和悠久歷史,所以這并不是馬西米連諾一世破防的原因,要是吹哈布斯堡家族,他絕對比這本書上寫的還要夸張。 讓馬西米連諾一世二人感覺好笑的是最后對黑興根王室的描寫,簡直和救世主無異。 這倒沒冤枉恩斯特,最后的內容就是采用的宗教敘述的手法,神話黑興根王室的地位。 只不過恩斯特比較含蓄,沒有明確提及什么神啊,上帝之類的,比如日本皇室的所謂天照大神后裔,埃及的法老自號太陽神之子,遠東皇室泰山封禪……。 而是采用話術(沒錯,就是藍天計劃那種),使黑興根王室顯得很莊重和威嚴,之所以如此,是為了避開宗教。 東非現在的移民信仰五花八門,但是沒有教堂和教士,居民不管是天主還是東正什么的,都只能靠祖?zhèn)鹘涷瀬砀阋恍┳园l(fā)的禱告等活動。 而恩斯特是沖著世俗化去的,強迫這些成年人放棄信仰很難,改變這些孩子的思想還是很容易的。 倒也不用太過火,只要在教育體育中不像當前的歐洲那樣,植入宗教色彩(歐洲許多宗教學校)。 如果不加以學習和重復,人的記憶會是慢慢淡忘的,靠東非民眾自發(fā)傳承那些宗教傳統(tǒng),永遠也抵不過一個專業(yè)組織(指教會)的闡述和傳播。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