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七百零三章:先秦諸子百家之道家-《穿越成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儒墨楊朱之后,自然就是正統(tǒng)道家了。倒不是正統(tǒng)道家不顯,主要是這一門派自己也清靜無為,放第四倒也顯得跟其內(nèi)涵相合。

    道家的內(nèi)容同樣可以可以按照世界觀與認識論兩個維度去劃分。在世界觀上,世界無限的,誰妄想一個人去認識完整個世界,掌握整個世界的真理,那一定是偽詐之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正是這個無窮的開放世界觀導致其認識論上認為沒有人能夠真確認識這個世界的方方面面。所以為了保險,最好是大家都待在已知的小國寡民不出去,清靜無為,才不會犯錯,不會激化矛盾。很顯然其認識論上是封閉的。把個人的認識有限與拓展世界的增量知識對立起來。一下子就退化到不相信任何人的認識能力上來。

    如果不存在圣人,那老莊自己怎么相信自己的就是真理呢?懷疑者可是沒法懷疑自己的懷疑的。這也正是道家學問的邏輯矛盾之處。想想無窮的世界里,人只能被圈養(yǎng)在封閉的一小塊,想想就該多絕望。

    雖然不相信人人都能普遍擁有認識能力,但道家與其他學派還明顯不同。

    其崇尚復歸嬰兒,清靜無為。特別是戰(zhàn)國一來,朝廷失道而重德,緣木求魚,導致不斷滑坡,直到誤入歧途。只有不尚賢,不貴難得之貨,不見可欲,才是正途。

    有這樣認識的根源在于其認為大多數(shù)大人物的折騰都是自以為是與自作多情。

    為政者最佳的做法是“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就是絕圣棄智,先愚君,再愚民,上有所好,下必效焉。

    只有上位者自己把自己變得清心寡欲的愚者,才能有機會讓全民一起變愚者。

    但凡上位者崇尚智慧,那百姓自然也會變得機謀巧算,難以管理。

    從這里可以看出,學習的方向是單向的,觀察的方向是雙向的。君民可以相互觀察,但學習則是民學君的單向通道。

    這里面另一個意外之處在于,道家認為人對世界的認識能力相當有限,但人與人之間的學習能力則是無限的。人多的一側(cè)總是處于學習的優(yōu)勢之中。這也是老子總是重視弱者,上善若水,負陰抱陽的根源。長期看來,強勢的少數(shù)人的學習是趕不上弱勢的大多數(shù)的,即使強勢一方不腐化墮落,依然趕不上。天才的出現(xiàn)在全體人類中是隨機的,強勢方要維護少數(shù)人的利益,自然就只能被弱勢方日拱一卒,直至崩潰,換上新的強勢方或者其他情況。

    這樣的情景下,任何朝堂上的機謀巧算必然會被其他人得知,要么爭先效仿放大這些策略的負面作用,要么受不了揭竿起義,而加速崩潰。

    所以綜合而言,在世界觀與認識論的二維四象限圖上,道家應當是右上的學問,準確一點是右中上。畢竟人學自然很難,人學人一學就會。

    如果逆用道家,就會發(fā)現(xiàn),只要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接觸信息傳播,就能延緩人與人之間的信息擴散,進而一定程度延長朝廷的機謀巧算的效力。當然任何非清靜無為,崇圣尚智的組織都是一個注定衰減的組織,或者說注定崩潰的。區(qū)別只是時間長斷而已。自認聰明的君主,自以為得意或者得計的君主都只是在加速朝廷的衰亡。看似矛盾的雙方相互伴生并總是相互轉(zhuǎn)換相互成就,這也是反者道之動的真諦。

    到這一章末尾,自然也會搭配天涯知道閣提問:第一個是“懷疑者可不可以懷疑自己的懷疑,怎么樣得到無可置疑的學問呢?經(jīng)邏輯嚴密地證實或證偽的學問就是符合同一驗證條件下的真理了嗎?”第二個是“反者道之動有哪些結構分類情況,如何進行,如何應用?比如老子說娶妻娶丑,如何用反者道之動來具體化這個丑的標準?”

    這里的課后提問原本是不用問得這么細的,可惜高翰文當時還是覺得大明書生對于學問的探討真的沒什么興趣與天賦,不直接點名實證的重要性,恐怕很多人都圖一樂就過去了。畢竟看完前文,文會吹牛賣弄已經(jīng)足夠了。

    

    

    dengbi.net      dmxsw.com      qqxsw.com      yifan.net

    shuyue.net      epzw.net      qqwxw.com      xsguan.com

    xs007.com      zhuike.net      readw.com      23zw.cc

主站蜘蛛池模板: 自贡市| 利辛县| 砀山县| 格尔木市| 安阳市| 五家渠市| 西青区| 岑溪市| 云林县| 仙居县| 潼南县| 满洲里市| 亚东县| 同江市| 崇州市| 宣武区| 黄浦区| 玉龙| 宁夏| 龙里县| 中江县| 闽侯县| 滨州市| 鸡西市| 鄂伦春自治旗| 大足县| 阿荣旗| 太原市| 辰溪县| 宝丰县| 安康市| 旌德县| 出国| 观塘区| 乳源| 从江县| 洪湖市| 芷江| 永丰县| 贵港市| 五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