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相比于李春芳手里那雖厚但也僅一份奏疏不同,高拱自己雙手捧著好厚一疊就算了,身邊還有兩個翰林那胸前也是老大一疊了。
翰林自然沒機會進去了,在門口。滕詳親自出來指揮兩個太監,才接過這么多奏疏。就這陣仗,不知道的還以為高拱才是首輔呢。
隆慶,本來還沉浸在李春芳帶來的一絲有閑當中,看到氣喘吁吁,滿頭大汗的高老師進來,隆慶趕緊站起來走上前攙扶高拱入座。
先易后難,高拱還是很明白事理的。前面都是些小事。不至于一開場就把隆慶給整疲憊了。
比如封賞一些朝廷急需卻又不通科舉的人才,就是之前的傳奉官。
如果說嘉靖在鰲山燈會后一口氣封十來個算是不務正業,那隆慶帝現在看著高拱擬定的名單,足足三百多人,也覺得有些多了。
原本隆慶自己想敕封個一百來人的,但高拱知道了,干脆二一添作五,又增加了一百來個名額。
當然,高拱也不是那什么亂來的,推薦的人基本都是在開發遼東過程中有大貢獻的匠人,商戶、以及一些戴罪之人。
朝廷沒辦法給出正經賞賜,只能這樣了。
隆慶想了想今年內帑還挺充裕的。這傳奉官雖然都是內帑出錢,但問題也不大。隆慶咬咬牙,直接把第一份奏疏放到一邊,算是通過了,一會兒就等滕詳抱去司禮監那邊披紅用印了。
又看了看接下來的三件,算了隆慶都沒打開,直接就放到旁邊,高老師的奏疏,隆慶還是很放心的。
一口氣扔旁邊十幾份,終于來到此次論證的正菜——隆慶銀元與寶鈔改制。
先前就有嘉靖銀元的試制,這會兒奏疏里就有兩枚嘉靖銀元的樣例呢。除此之外,一份仿造杭州西湖銀行存單支票的嶄新寶鈔也夾在其中。
“皇上,這銀元,九成銀一成銅錫,一塊銀元整重半兩。寶鈔那邊西湖銀行的支票至今無人可仿制,面額分五兩銀子,十兩銀子,百兩銀子。可以極大方便民間交易。制作成本卻也低廉,一張支票僅50文錢左右。一來一去,也為國朝節省巨大開支。只是為了推廣,少不得得允許寶鈔交稅。只是臣想來,有個寶鈔可交六成稅賦,朝廷還是能承受的。”
隆慶打開奏疏看著。雖然格式也是司禮監整理的新式格式,但右側的動機、原理、套利等愣是沒怎么批注。
“高老師辛苦了,這銀元之事可先行辦理,內宮寶鈔司與工部戶部合辦,廠衛負責駐守如何?”
隆慶也是見過新學的樣子的。這種只說優點,不說缺點的,推行下去,怕是多半要遭反噬。只是這是高閣老的提議,隆慶也不好意思一來就說什么不好。
“皇上圣名”高拱正想問寶鈔的事,卻見隆慶繼續發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