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坐落于蘑菇省的青城山,被稱為十大洞天之一、五大仙山之一,更是四大道教名山之一,整座山樹木茂盛、四季常青。 據說軒轅黃帝時期有一寧封子,居住于青城山修道,曾向黃帝傳授能御風云的“龍躋之術”。 后黃帝便筑壇拜其為“五岳丈人”,因此后世又稱青城山為丈人山。 時至今日,那些過去的人物早已經不知在哪,也許他們成仙了,也許他們輪回轉世了,又或許塵歸塵土歸土。 但他們遺留下來的東西,早已經悄無聲息地融入許許多多人的身體里。 或許是一份知識的傳承,或許是來自于血脈的共鳴,又或許是精神上的寄托,又或許是寫在書本之間的文字。 “徒兒,對于先人所做之事,你有何看法?” “徒兒認為仙人與凡人差別甚大,且不問世間冷暖,不想理會人間情感,遠不及凡人腳踏實地成長來得真切。” “嘿!你這笨徒兒!老夫說的是‘先人有言曰:伐柯者,其則不遠’里的‘先人’!不是修仙問道的‘仙人’!” “唔,是徒兒的錯,徒兒誤解了。” 認識到自己聽錯了師父問題的青年,被他的師父打了一拳之后,將自己的身形再度放低了一些。 “先人對于徒兒來說,就是照亮黑夜的路燈。” “...路燈?不是不是北極星那樣的星星?” “不是,他們不是星星,他們就是在前行道路一旁的路燈,不會說一句話,不會指出我們該往哪里走。 他們就是站在那里,告訴所有看到他們的人——‘我在這,我走過這。這里,有我的腳印,有我為你們探下的道路。’ 他們不會是星辰,永遠也不會成為星辰,因為星辰太遠,只有成為路燈,他們才能夠拉著光芒,將希望介紹給我們。” 青年款款而談,將自己對于“先人”的感謝、感激以及敬佩之情,說了出來。 “師父,我想要成為后人的路燈。” “嗯,不錯,很不錯!但老夫其實是想問你怎么看待龍門派對于‘預言’的看法。” “師父說的是千秋大劫?” “‘這一次’的千秋大劫。” “....師父,您知道的,相比于和其他師伯、師叔、師姑爭執這些,我更傾向于直接帶著人提前做好準備,拿捏在手中的,才是能夠預防的。” “哈哈!不愧是我的徒兒!你想的和我一樣!” 青年的師父聽到青年的回答,非常滿意,他不禁高興地拍了幾下青年的肩膀。 “怎么樣?想不想當帶著蘑菇省的那些個小家伙的‘鬧事隊長’?” “嗯?師父,隊長那不是要憑借本事來爭取的嗎?” “嗨!那是流程上,但你想想那些小輩的能力者,有誰能在你手下走上兩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