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對于“代管”海參崴這件事情,劉大雙是喜出望外。 海參崴,包括外東北,這也是他心里一直惦記著的。 以前,每每讀到華夏近代史,都是扼腕嘆息,心如刀絞。 積弱的華夏,在列強(qiáng)們邁入工業(yè)化的初期,就遭受了無盡的屈辱。 更讓他痛心疾首的是,一個家天下的封建國家,視百姓如無物。 百姓更是渾渾噩噩,艱難渡日。 國家是皇上的,國土是皇上的,與我何干? 許多百姓對國家并沒有一個真正的概念。 皇上都不愛惜百姓,百姓又怎么會為了皇上赴湯蹈火呢? 尤其是大清,做為少數(shù)族裔統(tǒng)治多數(shù)族裔,骨子里一直是怕怕的。 民間是滿漢不通婚,朝堂上是滿族貴族控制著。 滿人可以不事勞作,享受著國家的俸祿,即俗稱的“鐵桿莊稼”。 種種限制、隔閡看似穩(wěn)定了大清的統(tǒng)治,實質(zhì)上卻把大清推向了深淵。 先是鴉片戰(zhàn)爭時,塘沽登陸的侵略軍是被百姓抬上岸的,報酬就是幾兩銀子。 后來的八國聯(lián)軍攻打北京,百姓更是為了幾兩銀子積極協(xié)助。 爬城墻、豎梯子,讓人無法想象。 其實,很簡單,既然這國家是皇上的,換誰來都一樣,我們百姓只要有銀子填飽肚子就行。 這也是劉大雙最大的痛點。 尼瑪?shù)模√煜掳傩展B(yǎng)你,竟然還弄個離心離德。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