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珠兒取名,來自于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的同名文章,先來看下聊齋志異中的珠兒講的是一個什么故事。
江蘇常州有一個富翁叫李化,只有一個女兒叫小惠,但是小惠14歲時就得了急病,早夭。
后來小妾又生一個兒子,李化待他如掌上明珠,于是取名珠兒,但是珠兒生性癡呆結巴,五六歲了還五谷不分。
有一天來了一個瞎和尚,號稱能隨意讓人生死禍福,便以此訛詐李化一百串錢。
李化討價還價后,瞎和尚不高興了,于是利用小鬼將珠兒弄死。
李化便將和尚告到縣官,縣官在和尚身上搜出兩個木頭人,一口小棺材,五面小旗子,人證物證俱在,縣官便命令手下人將和尚亂棍打死。
李化回家后,發現有小鬼跟著他。便問小鬼姓甚名誰,為何跟來李家,原來小鬼名叫小詹,是蘇州人,肉身被和尚殺害,魂魄被和尚拘禁,只能替和尚做事。此番李化將和尚收治,也為小詹昭雪,所以小詹心甘情愿做李化的兒子,只要給他一間小屋,放上床和被褥,每天澆上一碗冷粥,人和鬼就可以在同一個屋檐下生活。
李化收留小詹之后,一次偶然小詹得知珠兒離世的事情,并且發現珠兒尸身沒壞,于是借尸還魂,將珠兒復活,但靈魂還是小詹的。
珠兒還陽后,夜里突然毫無氣息,大家以為他又死了。等到天亮珠兒又清醒過來,才知道他去陰間,見之前一起被和尚拘禁的另一個小鬼。
珠兒得知還有個早夭的姐姐叫小惠,去陰間打聽之后,發現小惠已經當上楚江王的小兒媳婦,十分排場。
小惠母親問,為什么小惠不回娘家看看?珠兒就解釋,人死了在陰間,是記不得陽間的事情,需要有人提到才會想起來。于是重返陰間去見小惠,將陽間的事與小惠描繪了一遍,喚起了小惠的記憶,并促成了小惠與父母相見。
又過了幾個月,李化突然生病,珠兒看見兩個索命鬼一直在李化床頭徘徊,怎么哀求他們都不肯離開,直到姐夫來探望李化,并帶走了兩個小鬼,沒兩天李化就康復了。
李化病好之后請了教師教珠兒讀書,還陽后的珠兒很聰明,18歲就考進縣學,還能說些陰間的事,但是后來突然生了場急病,因為鬼神怪他泄露了秘密。以示懲罰,從此他便再也不說陰間的事。
這就是珠兒這個故事大概的內容,用這個故事去套刀郎這一首《珠兒》,大概也能對得上,比如這幾句詞
他都會夢見那早夭的姐姐
姐姐總是虹影如燈栩栩如生
我是你失落的人間唯一的憑證
他指的是還陽后的珠兒,也就是小詹,早夭的姐姐指的是小惠。小惠嫁給了楚江王的小兒子,所以總是虹影如燈,十分排面。
但小惠與父母陰陽兩隔,只能靠珠兒往返兩界通信,所以是小惠失落的人間唯一的憑證。
但是如果要挖掘這首歌背后的含義,我們需要把這幾個意象重新做個解讀。
先做個說明,以下內容純粹個人觀點,可能有過度解讀之嫌,與刀郎本意相去甚遠,還望大家包含。
《珠兒》這首歌其實也是刀郎借由聊齋中的故事進行二創的內容,這三句歌詞字面上的含義就是珠兒是小惠與李化家溝通的紐帶,正是因為珠兒的存在,小惠才想起來自己的父母。
那如果我們聯系一下歷史,就會發現,“早夭的姐姐”指的是北方某個曾經存在過的,強大的聯盟,也就是蘇聯,在紅色敘事中,蘇聯往往是作為女性形象——母親出現的,那在這里意象成姐姐,似乎也并無不妥,因為我們并不承認她是母親,但是承認她是帶路人,我們和她的關系,以姐弟來比喻也是恰當的。
早夭,是因為她已經解體,存活時間確實不長,連20世紀都沒走完。隨著姐姐的早夭,東歐的劇變,我們的確是這個理想主義國家的“失落的人間唯一的憑證”。
當把這幾個意象點破后,我們再來看這首歌的歌詞。
少爺的人生在地下的城市
對于窒息沒有一絲的畏懼
少爺指的是指革命者,他們生在“地下的城市”,寓意著紛亂黑暗的舊社會。革命者拋頭顱灑熱血,對于失去生命的危險沒有半點恐懼。
他在母親的腹中就會啼哭
這啼哭占據通往神殿的路
神殿,在這里指的是理想主義中的國家,是革命者心中的新中國。哪怕是在這些革命者只有幾個人,力量還很弱小的時候,也提出了開天辟地的理想。
這理想在大地母親的懷中孕育,啼哭,為的就是通往神殿。
前面四句描述的是舊時期,從下面開始,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時空開始改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