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8 臨清興國-《漢祚高門》
第(1/3)頁
雖然過去這幾年,南北雙方一直沒有爆發什么大規模的戰事,但是對于南面的晉國這一大敵,羯國也是始終沒有松懈過,特別是在軍備方面,更是一直將晉國視為最強勁的對手進行備戰,或者說追趕。
羯國最盛時,一度統一北方,稱雄于天下,精兵悍將自是無數,原本蝸居于江表一隅的晉國,戰斗力上而言,本來絕非羯軍的對手,也只有江漢之間的荊州軍與淮泗之間的流民兵可與羯國正面一戰。
之后羯國幾次大的軍勢崩潰,其一自然是石虎南下攻伐未果,大敗虧輸,早年羯國精銳的中軍戰力在這場戰斗中損耗過半。
但真正讓晉國一舉超越羯國的,還是之后發生在石堪與晉人之間的中原大戰,這讓河北元氣更加虧空,超過百萬的生民南下過河,令冀南大片疆域淪為廢墟。
而在這過程中,羯國仍然內訌兇猛,以至于石虎當國之后,在河北的冀南之地既得不到充足的錢糧補充,也沒有足夠的兵員可用,不得不將視線投注于更北方的幽冀之間,以期能夠在最短時間內恢復實力,與南人一戰。
晉軍廣擁中原,又招募大量游食難民,加上原本分散于各個方鎮的軍力得于一統于洛陽行臺,實力發展迅猛。特別是傾盡心血打造的幾支精銳軍隊,正面作戰面對羯軍各路人馬,簡直就有摧枯拉朽的雄壯軍勢,也讓羯國上上下下都怯于重啟戰端。
雖然羯國向來不乏悍不畏死、勇于搏命的亡命之徒,但無論是戰斗力,還是械用配給,俱都遠遜于晉軍這幾部強軍,一旦正面對陣,便是必輸之戰。長久之后可想而知會給羯軍軍心造成怎樣的敗壞,到最后只怕還未對陣,單單觀望到此一類晉軍精銳的旗號就要望風而逃了。
面對這種局面,羯主石虎也不得不作發愿,要窮國之力、鑄百戰銳師,如龍驤軍、龍騰軍等幾部旗號聽起來就威風凜凜的軍隊,便是因此而生。
這幾部精銳,都是普選河北各方精壯悍勇卒眾、集編而成,單純從兵員素質而言,較之南人勝武、奮武等幾軍都毫不遜色,成軍之后,小作戰陣磨礪,戰績也都非常漂亮。
石虎因此更加欣喜,號之為三軍之膽,等閑戰事甚至都不舍得頻作動用,要將之壯養起來,作為之后與南人展開大戰時的壓陣強軍。
如此精銳的軍隊,交到哪一個將領手中自然都不會放心,石虎便將幾路精軍編入太尉府下作為中軍留鎮襄國,更將愛子石韜任命為太尉,統率這些精銳的戰力。
過往這些年,石虎雖然精力在北,但心中也清楚,邊境這些戰事無論激烈與否,都是小打小鬧,真正關乎國運興衰還是與南面晉人的戰事。今次他要圖謀河南,被其視作精銳殺器的龍驤軍等自然也在征調之列,早早便從襄國開拔,奔赴冀南待命。
龍驤軍的大營,被安排在了清河郡的貝丘,距離大軍真正集結的平原還有將近三百多里的距離。不獨獨只是因為石宣厭見石韜,不愿將之安置在近畔所在。
也是因為龍驤軍一應軍資用度與常師不同,哪怕不戰,每日耗費也是驚人。平原郡常年作為與南人對峙的最前線,境域之內不乏殘破,如今又要為后路大軍籌措給養之物,哪怕石宣與石韜之間并無齟齬、能夠通力合作,也很難完全滿足龍驤軍的耗用。
由于黃河沿線的枋頭、黎陽等要津接連失守,或是直接被晉軍所占領,或是時常要遭受晉軍水師的侵擾,羯國境土雖然依傍大河,但是能夠享受到的河津惠利卻因此大損。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修武县|
贺兰县|
道真|
昌江|
上蔡县|
金秀|
钟山县|
旬阳县|
天水市|
东台市|
舞钢市|
萍乡市|
凌源市|
辰溪县|
永和县|
广南县|
招远市|
山阴县|
镶黄旗|
澄江县|
崇左市|
阿拉善左旗|
焦作市|
道真|
荔浦县|
大关县|
永新县|
日喀则市|
鲁山县|
龙山县|
景宁|
宜阳县|
景泰县|
南城县|
北安市|
象州县|
英德市|
威信县|
酒泉市|
嵩明县|
类乌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