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1371 物歸原主-《漢祚高門》


    第(1/3)頁

    新婿子登門,禮數自然要周全,沈阿秀等一眾晚輩們上前見禮,桓伊這里也都準備了禮物饋贈。

    禮物自然也不會太珍貴,也只是略作寄意而已。江東成婚這一次經歷,總算讓桓伊見識到豪富門戶底蘊如何,是真的半點沒有要在這種事情上做什么亮眼文章的想法,因是準備的禮物也都中規中矩,更多還是寄托對晚輩的一份期許與嘉勉。

    如沈阿秀并沈牧的兒子沈基等年長已經進學的沈氏后輩,便各自送了一套馨士館此前刊印的書籍,多是《春秋正義》《古今儀禮》等經義文章。

    這些經義書籍,如果說有一點不同,那是并非什么古籍翻新,而是自從馨士館創建以來館閣之內重新編修。特別是在啟泰改元之后,馨士館入于天中,吸引到的時流碩儒數量更多,所兼收包容的學說流派也越來越多,重注、編修的風潮也越來越盛。

    這種現象是沈哲子所樂見的,隨著地位越來越高,他是越來越意識到整合意識形態的重要性。古經新注,通過這樣一個過程,將大一統的觀念重新注入到知識分子的思想之中,也可以說是從新塑造未來新帝國上及士流、下及黎庶的精神面貌。

    這注定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且絕對不可操之過急。人的思想、觀念是一套非常復雜的系統,所謂適亂已久,不獨獨只是生人處境的動蕩,更是各種意識觀念的坍塌。后漢及于三國,一直到中朝雖然完成了統一,但也僅僅只是完成了形式上的統一,人心始終沒有凝合起來。

    別的不說,沈哲子剛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老爹還在心心念念謀劃著割據江東,對于晉統始終乏于一種發自肺腑的認同感。這種心理,并非孤例,可以說哪怕是沒有諸胡作亂的沖擊,單單內部的沖突消耗,中朝也很難維持長久。

    追及古時,楚霸王項羽雖然滅了秦國,但卻并未就此登上皇位,完全取代秦統。察其內心想法,應該也是根本就不認可秦帝國這種大一統的政治模式,想要恢復戰國那種諸侯分治的局面。

    盛世修典,本身就是整合知識分子的思想觀念,這是任何一個大一統朝代都絕對不可忽略的大事。否則縱有強兵鎮國,只會引發內部更加殘酷血腥的內斗。

    沈哲子明明知道科舉制度就是取代魏晉才選制度的良策,但之所以遲遲不推行,哪怕是眼下行臺已經有了這樣的力量,仍然還只是用行臺吏考這種折衷方法,甚至沒有徹底的摒棄九品官人法,也是在于思想上還沒有達于一個統一,不能確保選取的人才是由衷認同他的治國主張,又怎么能將權位輕許?

    甚至到了宋明時期,儒門昌盛,思想近趨于一,皇帝還每有重用諜報機構,直接監視大臣的舉動。沈哲子若在當下這個時代就做依靠一個取士制度便達到廣納天下英流寒士的美夢,那也是真不知道死字怎么寫。

    他此前在關中,盛情邀請雍涼人士如郭荷等入洛,也是為了用最包容的姿態去整合一套能夠得到普世認可并奉從的價值體系,要讓這個時代的人從心底里便認同出身華夏那種自豪并使命感,而不僅僅只是遭到胡虜虐害之后向強權靠攏、尋求依蔽。

    修史修典,任重道遠。目下天中館院、包括各地所興設州學、郡學,在傳經授業的時候,也已經不再使用古籍舊典或是門戶私傳,而是統一用的這些新編經義。如是再作數年鋪墊,制度上的改革才能真正得收成效。

    桓伊作為館院學子翹楚,也有份參與其中。當然他們這些學子是不夠資格主持修編、注解,能做的也僅僅只是拾遺、檢校等輔佐事務,但有了這一份資歷在身,之后余生都會大有受益。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陕县| 内丘县| 凯里市| 宁南县| 洮南市| 东光县| 塔城市| 自贡市| 南澳县| 江华| 汽车| 封丘县| 建宁县| 珠海市| 罗甸县| 财经| 亚东县| 孝义市| 利津县| 兴化市| 高唐县| 兖州市| 华坪县| 蒲江县| 临猗县| 台南县| 永德县| 商城县| 甘德县| 宁国市| 炉霍县| 太康县| 景泰县| 扶绥县| 秦皇岛市| 文山县| 革吉县| 柘荣县| 湖北省| 泸水县| 华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