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4 天中義骨-《漢祚高門》
第(2/3)頁
當時沈勛是如此反駁的:“我與阿弟,是命定的骨肉血親,縱有日常齟齬,也不損我兄弟共負家業(yè)、同心御侮的大義。我與同窗,是朝夕相處的良友,若連少兒爭勇的毆戲都不能相望相守,談什么取信于人,更不要說日后相約共事、托命逐功!”【*#ABC小說網(wǎng) !!免費閱讀】
這件事,在當時鬧出不小的風波,而沈勛這一番話也同樣流傳甚廣。在一些世道賢長看來,或許僅僅只是狡黠小童為求免責而狡辯之詞,但聽在館院少流學子們耳中,則是大有振聾發(fā)聵之感,更甚至將此當作天然正確的壯義之聲,用以指導日常的行為。
無論世道主流認不認可,但最起碼在館院之間,這番論調更被精簡之后,由館院學子們籌錢刻碑,并在伊闕買了一處小園將之立在此中,將這小園命名為義園,用以彰顯他們這些館院學子們的同窗情誼不可輕侮!
正因為有了之后這些事跡,那些真正高位的大人物們也漸漸意識到,館院同窗義氣已經(jīng)是需要正視的人世情誼,眼下還只是初露端倪,未來肯定能給世道帶來大的影響。而對于真正喚起這種同窗情誼的沈勛,評價也都高了幾分。
天中義骨沈二郎,在去年碻磝大戰(zhàn)之前,于洛陽的名氣甚至一度壓過沈家另一個二郎、也就是沈勛的父親沈牧,時譽更是較之乃父好了太多。
沈勛對此倒沒有太過感冒,他只是性喜熱鬧、又好斗勇,或許還有一種要借這種舉動、在家門一眾兄弟中得于父母更多關注的意味在其中。
名氣大了,對他而言最大的好處那就是找他助陣干仗的人越來越多了,于是忙碌的身影奔波在洛南伊闕諸多戰(zhàn)場上,樂此不疲。這么說吧,整個洛南伊闕,就沒有他不敢打的仗。
沈阿秀心里,其實也頗有幾分佩服這位堂兄,盡管他在入學前夕,便得于母親叮囑,告誡他決不可跟隨沈勛在外斗毆傷人。
興男公主有此叮囑也是正常,畢竟阿秀身份較之沈勛要更加敏感,身為沈氏家門嫡長孫,又是長公主的兒子,哪怕是在不怎么關注出身背景的館院,也絕對讓人不敢無視。學子爭勇搏擊,只是小事,但阿秀若真敢上場,誰又真的敢去打他?
不過沈大將軍對此倒是看得開,只是告訴阿秀,男兒義氣直須戰(zhàn)、同流競勇莫等閑。不獨說是這么說,大將軍更親自下令讓神都坊給阿秀定制了一柄兵尉杖,讓他攜帶上學,據(jù)說用材都是真正的軍工材質,裹在棒身的膠皮甚至是雷車弩這種軍國重器用材。
這一柄兵尉杖,沈勛也看到過,哪怕是他這個率先引用兵尉杖的首倡者對此都是垂涎三尺,每次大將軍歸府都要讒著臉湊上去賣好,也想求同樣規(guī)格的一根器杖。
最終沈大將軍答復他,若是不能在館院以甲等結業(yè),這一生都不必想擁有這樣一柄器杖,就算私自去打制,哪個工匠敢接,必受嚴懲!
所以這位大名鼎鼎的沈二郎,除了斗毆之外,學業(yè)上也是須臾不敢放松,這個奔波于洛南各個戰(zhàn)場的身影,隨身攜帶課業(yè),打完就寫,已經(jīng)成了龍門一景。
雖然父親對自己斗毆事業(yè)不獨不阻止,還非常鼓勵,但阿秀還是很少參與。
一則的確他的出身強到哪怕不畏權貴的同窗們也不敢小覷,須知他父親沈大將軍乃是館院學子共同偶像,他們是不太敢攛掇阿秀親自下場的。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洛南县|
福鼎市|
长春市|
丹棱县|
海原县|
秦安县|
嵊泗县|
达拉特旗|
潞西市|
普洱|
余庆县|
布拖县|
石嘴山市|
大冶市|
云霄县|
馆陶县|
潼南县|
邹城市|
东丰县|
昭通市|
溧阳市|
宕昌县|
锦州市|
碌曲县|
南岸区|
屯留县|
新田县|
霍邱县|
浦县|
南江县|
米林县|
嘉义县|
军事|
万年县|
沙坪坝区|
镇原县|
徐水县|
大名县|
民乐县|
凤山县|
新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