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2 烽火諜情-《漢祚高門》
第(1/3)頁
桓伊雖然沒有什么主政一方的經驗,但這幾個月于河北陣前行走,加上也閱讀過一些館院先達的函文手札,其中多有經驗之談,因此倒也不怵接下來將要面對的局面。
布政一方,特別是如曲周這種制度荒蕪、仍在戰時的地方,其實也沒有什么定法,各有巧妙不同,因人而異。但也有萬變不離其宗之處,一在錢糧,二在人丁,只要能將這二者控制住,哪怕再復雜的局面,都不會過于失控。
人丁方面,金玄恭已經幫忙打下一個基礎,戶籍整編已經初步完成。當然這個結果肯定不是最終結果,仍有大量亡出之眾散于郊野,尚未進行有效的整合,更何況行臺對于一個縣治人口也是有要求的,戶數不滿三千則不成縣。
所以,桓伊如果想將曲周縣治保留下來而非臨時的構架,還要在人口方面想辦法。他初來乍到,這種事情肯定需要仰仗當地人出力。
所以在用過晚餐之后,桓伊也沒有急于休息,召來金玄恭任命的幾個縣吏,了解更多縣務詳情。
金玄恭一共任命了五個縣吏,除了一個恰好抱病在身,其他四個悉數到來。比較有趣的是這五個暫時委任的縣吏俱都姓潘,不獨如此,適才桓伊翻看金玄恭讓人送來的籍冊,發現這些在籍鄉戶多半姓潘,很顯然這個潘氏應該就是縣中大戶。
這種現象在河北是很正常的事情,大族聚居,人口動輒數千乃至于上萬,鄉宗豪強規模之大要遠遠勝過江東。跟真正的豪宗大戶如河東汾陰薛氏又或東武城張氏比起來,曲周這個潘氏倒也不值一提。
幾個潘氏縣吏行入進來,雖然詫異于這位縣尉的年輕,但也不敢失禮,表現也有幾分拘謹,一句囫圇話都難得出。
“幾位鄉賢毋須見外,自此之后,我將與諸位共守鄉土,恪守行臺旨令,使縣域之內再無災禍擾民。”
桓伊示意幾人入座,狀似尋常閑聊詢問一些風物人情,不時提筆于紙上勾劃標注。眼見行臺委派的年輕縣尉并不倨傲,那幾人拘謹姿態也漸漸消退,話也變得流暢起來。
通過交談,桓伊得知更多縣境情況。
曲周此境雖然不是什么通衢要邑,但是地處冀州腹心,舊年倒也頗有規模。縣中原本有潘、鄭、孟等大宗聚居,去年羯主石虎遷都,號令各郡縣大宗跟隨,因此縣境鄉民十之七八被羯卒或驅逐、或擄掠北上,留下的只是一些偏遠郊野生民。
至于眼下留在縣中的這些民戶,原本應該也是需要遷徙到信都,只是當他們被從各自村邑驅趕到縣城內之后卻沒有了下文。這倒也并不奇怪,河北鄉土早已失控,羯國目下維系統治的手段無非強兵,且軍令本就混亂不堪,遺失一批鄉民在野并不出奇。
更何況王師五月便北上,這自然令羯國內部更加手忙腳亂。
按照這幾個潘姓縣吏的講述,羯國遺忘了他們這些鄉民后,他們也是茫然無措,不知該要何去何從。原本的鄉舍村邑都已經被破壞,回家也乏甚生計,一群人聚在一起,倒也安全許多,最起碼不會輕易受到盜賊騷擾。
原本縣中還有上千民戶聚集,但是資糧都被羯軍擄走,交困之下,難免摩擦,中間也發生幾次惡斗,自然都是以姓氏為單位。到最后便是潘姓族人勝出,其他姓氏的鄉戶難以立足,便被驅逐到了城外,因是這曲周縣城儼然成了潘氏族地。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王師前鋒到達此境,潘氏這些鄉戶們自然不敢負隅頑抗,乖乖獻出城池。
了解完這些情況,桓伊便低頭沉吟起來。曲周這種局面,于他而言也是有好有壞,大戶鄉豪幾乎都被羯國擄走,幾無鄉勢存在,看似城中潘姓為大,但事實上就連這幾個潘姓的縣吏,桓伊也能看得出來他們彼此之間并不怎么熟悉。
沒有鄉勢的存在,意味著他全無掣肘,同樣也乏于借力。當然眼下還有金玄恭的部伍在城中,但不定哪天調令下達便要離開。所以當務之急,首先是要組織屬于縣署本身的鄉義團練,雖然不可力敵羯兵,但起碼也要做到防賊并鎮壓暴民。
這幾個縣吏,桓伊也并不打算撤換,看得出金玄恭挑選是擇孔武者而任,給他們一口吃食安撫,避免煽動民情騷亂。
比較驚喜的是其中居然有一人識字,桓伊當即便選出這人擔任吏首,吩咐他通知鄉戶明早于縣署外集結,重點是管飯。
那個名為潘甲的縣吏喜孜孜受命,其他潘氏縣吏臉上也不由得流露出羨慕之色,他們或許并不深知這份任命意味著什么,但那位年輕的縣尉對潘甲更加賞識,這是一眼就能看出的。
一夜無話,第二天天還未亮,桓伊便被縣署外雜亂的喧鬧聲吵醒,得知鄉戶們已經盡數到來,他便也沒了睡意,直接起身洗漱。
所謂縣署,不過是城內保全尚算完好的一處宅院,除了基本起居之外,院子里還有雞舍、狗舍、菜圃之類,所謂的大戶也只是相對而言,生在這樣一個世道,一切都要圍繞生存,哪有什么閑情逸致可養。
鄉民們對于新任縣尉的政令響應熱情極高,或者是更歡迎那一口吃食也未定。他們這些被羯國遺棄的鄉眾大半赤貧,早前鄉斗好不容易占據了縣城,也只是在城池內草草種了一季菘、菽雜谷,之后曲周又成為兩國交戰前線,等閑更加不敢離開城池于郊野覓食。
金玄恭也知桓伊新官上任肯定要有所動作,一大早便派兵士前來維持秩序,鄉眾們雖然饑渴難耐,但看到那些甲械森寒、不茍言笑的兵卒們,也都不敢放肆。只有一些饑渴的頑童附墻而上向里探望,擔心這個縣尉話不算話。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略阳县|
丰原市|
光泽县|
德化县|
宝坻区|
新乡县|
麦盖提县|
固原市|
东宁县|
桑植县|
绥江县|
五家渠市|
大埔区|
青河县|
霍城县|
天镇县|
沁水县|
浠水县|
丰城市|
鲁甸县|
武功县|
县级市|
贡嘎县|
滦南县|
监利县|
肇东市|
蒙自县|
郸城县|
望奎县|
沁源县|
石阡县|
开封市|
黄大仙区|
黔江区|
中卫市|
新沂市|
潜山县|
合阳县|
荣成市|
前郭尔|
石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