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1412 烽火諜情-《漢祚高門》


    第(3/3)頁

    羯軍所以留下曲周城不攻打,其實主要還是貪圖這一路王師的后勤補給。只要有這一路駐軍在曲周,王師就不得不源源不斷的提供補給,這就給羯軍劫掠提供了機會。

    此前將主胡潤貪功冒進,奪取曲周之后卻在羯軍游騎的壓制下后繼乏力,曲周這一路王師便也陷入進退兩難境地,就算明知道羯軍打得什么主意,也不得不繼續保持運輸,竟有一種花錢買平安的羞恥感。

    金玄恭雖然新到未久,但講起這些情況來也是羞憤不已。

    “羯軍脅迫城內千數人命,迫得都督不得不一再投食。且一旦我軍有后退跡象,羯軍便洶涌而來,迫我歸城。前任周幢主,就是在突圍回撤途中力戰而沒……”

    王師大局上有優勢,但卻無助于扭轉這具體戰局上的劣勢。兗州軍早前機動力不足,就算大舉來援也必是步卒,大概上白羯軍也希望王師能夠大舉增援,而后以其游騎優勢予以痛擊。

    在這種情況下,胡潤也沒有什么太好的方法。而桓伊的到來,就是為了彌補王師當下的不從容。

    曲周左近不獨充斥著羯國游騎斥候,還不乏鄉野耳目,王師有什么大動作很難瞞得過去。如果不是擔心威逼過甚會令王師干脆放棄曲周,只怕連一支輜重隊伍也運輸不過來。至于派出曲周駐軍掃蕩周邊,必然又會遭到羯國游騎的狙殺。

    “羯軍為保此境耳目清明,于鄉戶倒無過分濫殺。以鄉義刺探周邊,掃蕩奸邪,雖是無奈,但也應該能夠收效幾分。”

    延平大營眼下軍力得到補充,擁有最起碼五千精騎的機動力量,其中三千余騎已經在逐步補充進曲周后方的一些營戍,開始醞釀反擊。

    但眼下的情況是,由于初期備受壓制,王師根本就不清楚上白羯軍對廣平滲透如何,兵力分布情況。特別是曲周這個前線城池,由于入境以來,王師便被苦苦壓制在了城池中,可以離開縣城范圍之后便是耳聾目盲。

    如果讓羯軍洞察到王師已經具備了反擊的能力,那么曲周這一處誘餌存在意義也不大,羯軍肯定會第一時間予以鏟除。所以,哪怕為了自救,了解曲周周邊敵情如何也是當務之急。

    不過,無論桓伊還是金玄恭,都是立志高遠的年輕俊彥,他們自然不會滿足于僅僅只是在稍后的反擊中能夠自保。曲周距離上白很近,若能反向滲透、直接了解上白這一羯軍大本營的情況如何,那才不辜負這段時間在曲周所遭受的折磨苦悶。

    而想要做到這一點,打聽清楚羯軍獲得情報的渠道便至關重要。雖然羯軍自有耳目斥候,但想要滴水不漏的把控曲周四邊,特別是掌握后勤運輸路線,單憑斥候巡弋是很難做到的,除非羯軍手筆大到上千騎鋪設在曲周周邊,所以鄉野周邊肯定有其耳目暗哨的存在。

    羯軍每隔一段時間便會到曲周城外耀武揚威一番,既是為了打擊王師駐軍的士氣,也為了瓦解鄉民人心,給他們灌輸南人寡弱、羯軍強大的錯誤認識。

    眼下桓伊手中已經掌握一支鄉義小隊伍,為了鼓勵他們外出探望周邊鄉事,桓伊也是無所不用其極,許以利好,加以威令。

    相對于戎裝整齊的王師將士,這些衣衫襤褸、面有菜色的鄉義之眾要更具隱蔽性。即便羯軍斥候發現了他們,也不會窮逐追殺。

    當然出城就有危險,不獨有羯軍斥候,還有兇惡盜匪并豺狼猛獸。桓伊也是很費了一番力氣,才組織鄉義出城巡察一遭,這一次出城三十多人,最終返回的卻不足二十。

    鄉義選拔,除了本身技力之外,還有就是門戶老幼齊全,將他們私逃的可能降到最低。將近一半的損失,的確讓人心疼不已,究竟私逃還是為猛獸或奸邪所害,也不能確定。

    為了維持鄉義們的積極性,桓伊自然要改善這些鄉義團練的種種待遇,不獨飲食優待,凡是遺失野外者,不論是什么原因,其家人妻小俱都妥善安排。

    人命可貴但又不值錢,這些生于亂世的鄉民對生活的期待則更小,眼見表率如此,更有人踴躍參與其中。

    如是一番自然也有收獲,這些鄉民本就是周邊郊野匯集而來,對境域之內的熟悉程度遠非強龍過境的王師將士能比。很快,曲周城外郊野幾處生民據點位置都被摸查出來。

    桓伊組織摸查的同時,金玄恭也并沒有閑坐,向運送給養的周邊據點建議保持少輸多送的頻率,選擇各個不同的方向進行運輸,通過輜重遺失的次數來大體鎖定羯軍的耳目所出沒的方向。

    如是經過十多天小心翼翼的試探,有了后勤隊伍的配合,再加上曲周鄉義的摸查,居然真的鎖定了幾個羯軍放置于郊野的耳目所在。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泸定县| 铜山县| 莲花县| 庄河市| 达尔| 涿州市| 昆山市| 清流县| 天门市| 新兴县| 六盘水市| 新化县| 德安县| 西平县| 永城市| 鄂托克前旗| 昭觉县| 沧源| 宁陕县| 称多县| 连江县| 嘉义县| 上杭县| 景谷| 潍坊市| 农安县| 彭山县| 六安市| 托克逊县| 芦山县| 丰原市| SHOW| 弋阳县| 钟山县| 日土县| 阿荣旗| 嘉祥县| 电白县| 元阳县| 中西区| 萨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