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6 強臣互噬-《漢祚高門》
第(1/3)頁
羯國最新的都城信都,早數(shù)年前便是羯主石虎經(jīng)營統(tǒng)略幽燕包括代北事務的行宮所在。隨著南國國勢日漸昌盛,特別在去年跨過黃河將兵鋒探入冀南區(qū)域,令得羯國在冀南的統(tǒng)治基礎大為崩壞,信都成為羯國新的都邑所在,正合其宜。
其實在眼見到今年南國王師大舉北進步步緊逼的態(tài)勢后,羯國許多對國運前途不乏悲觀之想的臣民們已經(jīng)覺得哪怕是信都似乎看起來也并不安全,而更后方的博陵乃至于中山應該是更好的選擇。
不過持有此類看法的人也只敢私下里交流,根本不敢在公開場合宣揚。因為遣往信都已經(jīng)是羯主石虎能夠忍耐的極限了,其人一世強橫,素來少有妥協(xié)退讓,最起碼一直以此姿態(tài)示人。
不過是迫于去年冀南方面的大失利,特別是襄國的陷落,使得國中震蕩,力量也乏于統(tǒng)合,不得不小退一步,但卻絕不意味著石虎就甘心愿意拱手讓出河北的霸權。之所以選擇信都這個稱不上絕對安全的城池作為新都所在,就是為了積蓄力量,反戈回攻!
當然,石虎真正心意如何,實在幽深難論,最起碼所表露出來的姿態(tài)正是如此。其人在抵達信都之后,便擺出一副忍辱負重矢志復仇的決絕態(tài)度,發(fā)盡周邊郡國能戰(zhàn)之卒并在野民眾畢集于這座都邑周邊,厲兵秣馬務求大敗南國北進之軍。
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里,信都此境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變化最大還是民眾的增多。從去年決意遷都開始,石虎便以襄國為中心,勒令周邊城邑并郊野民眾大舉遷往信都,同時冀北幾郡民眾也在源源不斷的征發(fā)。
到了今年將近入冬之際,信都周邊已經(jīng)集結民眾十余萬戶之多,而整編入伍的軍眾也突破了二十萬。
如此多的軍民聚集此境,單憑原本的信都城池自然不足容納,不過信都所在地理形勢也與襄國頗有類似,都是一馬平川,城池不能容納的軍民便被安置在廣袤的原野上,使得城外諸多營壘戍堡并生民集聚的窩棚如荷葉般層疊鋪開,方圓幾十里內放眼望去幾無閑土!
冀南的失利給羯國國力帶來了重創(chuàng),特別是大量的宿戰(zhàn)老卒戰(zhàn)死,損失之大直追羯國舊年石虎南征之敗。特別晉軍幾次大勝彰顯出王師于此世難有匹敵的戰(zhàn)斗力,也令得信都雖有大軍云集,但諸將仍然不敢輕言兵事。
拋開羯國原本存留的甲兵,過去一年的時間里,羯主石虎于信都又重新整編十數(shù)萬甲卒,幽冀之間青壯勞力幾乎盡數(shù)入伍,當然并不包括那些地方豪強所蔭庇的生民人口。
盡管石虎仍是一貫強勢姿態(tài),但目下的困境卻迫得他不得不向那些地方豪強稍作讓步。南國步步緊逼,而他又矢志反攻,更沒有余力去打擊那些結塢自保的鄉(xiāng)流人家,若是逼迫過甚而激發(fā)大規(guī)模的民變,足以令本就岌岌可危的國勢分崩離析!
這十數(shù)萬新編甲眾,被石虎分編為六大軍團,分別交由六名大將統(tǒng)率。所謂天子六軍,便是領軍護軍左右衛(wèi)驍騎游擊,六軍各領兩萬卒眾,這便是所謂的外六軍。與之對應的則是內六軍,車騎驃騎中軍武衛(wèi)龍驤龍騰,每軍一萬兩千眾。
外六軍分戍信都城外周邊各地,無詔不入。內六軍則由羯主石虎親自統(tǒng)率,衛(wèi)戍城中。除了這內外六軍二十萬之眾外,羯國目下仍有章武王石斌幽州刺史張舉司空李農等各路人馬,若再加上襄國的武安王石琨,這一部分卒力仍有十數(shù)萬之眾。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清市|
林口县|
扎赉特旗|
惠水县|
陇南市|
北海市|
宜黄县|
开鲁县|
彰化县|
万州区|
平阳县|
姚安县|
吴川市|
武强县|
嘉义县|
名山县|
芜湖县|
滦南县|
准格尔旗|
泾川县|
滦南县|
靖西县|
商南县|
安多县|
盐城市|
射阳县|
外汇|
潞西市|
沾益县|
济南市|
泾源县|
翁牛特旗|
凉城县|
宝坻区|
屯昌县|
玉树县|
沙湾县|
丹棱县|
奉节县|
大荔县|
麟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