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3 典午歸命-《漢祚高門》
第(2/3)頁
無論是他,還是江東的皇帝,都不宜直接出現(xiàn)于這一輪的鋪墊中,畢竟梁王所需要的是皇帝能夠平穩(wěn)落地,而不是直接廢黜。
這就需要一層層的剝離掉江東法統(tǒng)身上那些似是而非的合理性,而且是要在世道矚目下的無可挑剔,如此才可以確保讓皇帝完全不必再受中朝陰影的覆蓋影響。
現(xiàn)在,皇帝先要祭祖還是要祭統(tǒng),由你們天下人來討論。當然,討論的過程中,梁王雖然可以保證不偏不倚的態(tài)度,但必然也不會放棄武力干涉的權力。
接下來將近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單單在洛陽龍門,各方時流便云集于此,大大小小的辯論舉行了十多場。雖然名為辯論,但其實與會者意見基本趨同,那就是認為皇帝應該優(yōu)先返回瑯琊故國祭祖,只是所持理據(jù)各不相同而已。
與會諸人當中,仆射崔悅、禮部大尚書盧諶言堪稱感人肺腑,令聞者無不傷感垂淚。他們所論,所涉禮法尚淺,而尤以倫情為重,舊年胡禍諸夏,王道不行,可謂是天地同悲,生民俱禍,無數(shù)人迫于胡禍而背井離鄉(xiāng),倫情崩壞,人道衰微。
如今天幸羯胡巨賊已除,世道歸治未遠,正是百廢待興。若是就連皇帝都還不能即刻回歸桑梓,重續(xù)祭祀,則人情惶惶,何時能夠歸安?天人絕途,何時能夠再續(xù)?
人感受最深刻,永遠都是切身之痛。崔盧所言之人情困境,上及君王,下覆黔,多少人背井離鄉(xiāng),鄉(xiāng)聲不聞,祖祭斷絕?
因此崔盧這一番言,也成了這一次龍門議的群情共聲,認為皇帝應該優(yōu)先祭祖。
而在這一次的龍門辯議之中,有關于晉世統(tǒng)序問題也進行了一次大普及,與會者不乏時流此前僅僅只是模糊知道中宗司馬睿一脈乃是典午偏支,可是借著這一次辯議,整個典午族譜被扒了一個底朝天,更多人才第一次清楚現(xiàn),原來江東一系較之中朝帝系血脈已經(jīng)是如此偏遠。
世道不乏聰明人,當事態(tài)已經(jīng)展到這一步時,許多人對于梁王的意圖已經(jīng)有所了然。特別是參與會議并作定論聲的崔盧二人,對此感受更加深刻。
崔盧二人在行臺中算是相對比較特殊的存在,不僅僅只是因為他們加入行臺日短,更因為他們各自出身本就河北名門,可以說是天然的中朝士流代表人物。而在此前,行臺幾乎不存在此一類的人物,即便是有也是如王述之類,根本不具備成為一方旗幟的資格和聲望。
崔盧二人入洛,各自得授顯職,與此間時流交際也都頻密。他們自然也聽說許多梁王舊年事跡,如何在江東世族層層壓制之下脫穎而出,但是這些耳聽為虛,終究不及親身感受深刻,特別梁王聲勢正隆,時流言及難免近于玄奇。
可是這一次,他們是真真正正感受到梁王手段。雖然在這件事前前后后,梁王始終沒有直接或間接的向他們傳遞什么意愿,但他們卻不得不按照梁王所設定的路線去做,根本就無力抗拒。
龍門辯議是將江東世系與中朝剝離的第一步,這一點崔盧二人都很清楚。而且他們也是久經(jīng)世事磨練,不乏見微知著之能,同樣明白,一旦江東傳承與中朝聯(lián)系不再那么緊密的時候,隨之而來必然會是對中朝的大批判,甚至將會伴隨著人頭滾滾。
崔盧二人可以說是當世僅存不多的士流代表人物,同樣也可以算是中朝既得利益的一派。他們哪怕用腳趾頭想想,都明白這種批判與清算必然是對世族不利。他們張一次口容易,余生只怕都將要浸入此中,作為一種標志存在。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浠水县|
秭归县|
会宁县|
太湖县|
长海县|
遂宁市|
扶余县|
那曲县|
当阳市|
太原市|
南岸区|
苏尼特左旗|
三亚市|
郎溪县|
隆德县|
洱源县|
平潭县|
大方县|
长子县|
宜黄县|
来凤县|
昌都县|
祥云县|
中方县|
中宁县|
琼中|
沭阳县|
紫云|
微山县|
泰州市|
汨罗市|
丹凤县|
中卫市|
香河县|
临猗县|
卓资县|
孝义市|
博客|
中阳县|
大宁县|
绿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