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東北人形容什么東西厚,意思就是多、密度大。 其實,這年頭山里的狍子、野豬都挺厚的,就比如狍子,打溜圍跟一只狍子跟丟了也不用著急,翻山過崗沒準就能遇到下一只。 這是因為靠山吃山,這片廣袤的原始森林,為食草動物提供了豐富的食物。 哪怕是冰天雪地、數九寒冬,食草動物也能在山林間找到吃食。 比如,野豬在雪大的時候就拱措草吃,雪小的時候它們在雪地里拱核桃、橡子。狍子啃樹尖,大馬鹿扒楊樹皮,兔子則吃槐樹皮。 而十年后,神州禁獵的原因,是野生動物數量銳減,但歸根結底卻并非是人類的捕殺造成的,而是因為原始森林被大面積的破壞。 當一定尺寸的大樹都被伐倒,沒有了樹木遮擋,哪怕是冬天,陽坡也存不住雪,這就導致了森林蓄水量的下降。 水資源少了,植被就長不起來,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哪怕到了三十多年以后,這片山場仍然沒有多少大樹,哪怕禁獵二十年,野生動物的數量也遠遠比不上現在。 眼下這片森林還沒被完全破壞,按著山場三年一小收、五年一大收的規律,野生動物的數量也會在某個年頭達到頂峰。 猞猁雖然能獵殺狍子、小野豬,但它最主要的食物來源是野兔。按著野兔的數量增加與減少,打圍人總結出一個規矩,就是每隔九年,猞猁的數量會有一個大幅度的增長。 這個規律,趙有財知道,趙軍也知道。但趙有財是從前往后算的,九年前趙有財帶著李大勇沒少在山里劃拉。 而趙軍,則是從后往前推算出來的。他記得那是1996年,也就是黑省禁獵的前一年,山里的猞猁突然多了起來,趙軍那一個冬天就打了兩張猞猁皮。 而現在是1987年,和96年正隔了九年。 但話說回來,這十里八村打圍的不少,可能打猞猁的,卻沒有幾個。能知道這規律的,更是鳳毛麟角的人物。 趙有財知曉這規律,是他爹趙大柱傳下來的。而像這種能給人帶來大量財富的自然規律,是不輕易傳給外人的。 所以,趙有財很疑惑,趙軍是咋知道的。 有些時候,心里一旦有了懷疑,可就打不住了。 此時趙有財就想,這小子要說槍法好,可能是天賦異稟,跟著民兵打靶,雖然子彈不多,但仗著天賦也練成了槍法。 可他打圍的那些手段、經驗,又是從哪學來的?這個可不是天賦能解釋的。 面對趙有財的疑惑,趙軍輕巧地滑過去了,只聽他問道:“爸,聽說如海昨天當班,睡覺前兒看著不干凈的東西了?” “啊?”旁邊王美蘭聞言,整個人瞬間精神了,把記賬的小本一合,就問趙有財道:“咋回事啊?” 趙有財眉頭一皺,道:“聽他扯呢,那孩子那張嘴,有一尺能懸一丈出來。” “不是。”聽趙有財如此說,趙軍當即就把李如海剛才和自己說的話,又給趙有財、王美蘭講了一邊,然后還說出了自己的猜測。 聽趙軍懷疑張來發,趙有財把身子往后一靠,將后背靠在炕柜上,沉默了兩秒,才抬頭對趙軍說:“這個事兒就交給你解決了。” 跟趙軍說完,趙有財又轉向王美蘭道:“蘭吶,咱焐被,睡覺。” 趙軍:“……” 趙軍從東屋出來,回到自己的房間里,拿盆倒熱水,洗腳上炕睡覺。 等到第二天一早,剛過三點鐘,外面的天還沒亮呢,趙軍就起床了。 他穿好衣服,從炕上下來,將掛在墻上的半自動步槍摘下,背著槍就出了屋。 趙軍從屋里出來,看他沒穿上山的衣服,獵狗們也沒太興奮。但趙軍徑直走到大胖身前,將其脖子上的鏈子解開,當大胖在院子里撒歡兒時,趙軍找了根麻繩搭在肩上,然后輕輕吹了聲口哨,帶著大胖就出了院子。 趙軍在前,大胖跑在他左右,一人一狗一路出了屯子,直往永福屯而去。 那崔大喇叭不是永安屯人,他家住永福屯。趙軍他這輩子跟崔富貴沒啥交集,但上輩子倆人挺熟的,趙軍也知道崔富貴跟朱大山一樣,都是在靠近山場的地方開了塊地,想必那猞猁應該就藏身在那片地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