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有人說:七兩為參,八兩為寶。 這話都片面了! 野山參和人參不一樣,野山參生長環境的要求極高。全世界只有三個國家有野山參,就是長白山所在的華夏、羅剎、北棒三國。 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 莫說這三個國家出產的野山生有區別,就是同一林區出的野山參都有好壞之分。 這山上若是黑土地,那肯定長不出好的野山參。但凡在黑土地上長出來的野山參,參體發白而水分大,形體也不好,絕對出不了論等的人參。 這山要是黃土帶石子,那抬出來的野山參品相、品質就會比黑土地出的野山參好很多,論等的棒槌也都是這種地出來的。 但只要是野山參,都是大補之物,自己家里用足夠了。 所以聽趙威鵬說他要論等的人參,趙有財就以為他要送禮呢。 “我來前兒吧,我有個朋友讓我給他問問。”趙威鵬道:“他說他要買回去存著。” 說到此處,趙威鵬抬頭看向眾人,道:“我問他存那玩意干哈呀,他說我不懂。” 趙威鵬這話,趙有財他們都當笑話聽,還告訴趙威鵬野山參藥用價值都差不多。 可趙軍卻不這么想,他知道趙威鵬那個朋友肯定不是一般人。 這世上有收藏古玩的,有收藏字畫的,也有收藏野山參的。 趙軍前世搗騰人參,所以他知道凡是收藏野山參的人,全都非富即貴,而且都有卓越的見識。 “侄兒啊!”這時,趙威鵬沖趙軍笑道:“來年你再上山,整出來那個好人參,你就賣給我朋友。他有錢,肯定不能虧了你。” “行,叔。”趙軍笑著應下,那邊趙有財他們聊起了本地的參幫,談論起哪個參幫的把頭有能耐、哪個參幫曾經抬出過大貨。 “其實啊,那白三指也挺厲害。”趙有財忽然提起一人,道:“他不跟那些參幫來往,他放山就帶自己家人。他媳婦、兒子、兒媳婦,他都帶著,他們一家子也行。” 聽趙有財提起白三指,趙軍又想起了那苗連體棒槌。而這時候,林祥順接著趙有財話茬,道:“咱這片兒要說剜眼啊,那還得是老龐瞎子。我聽他們叨咕,那老頭子放出一苗棒槌,看那棒槌紅榔頭底下有個小挺,完了龐瞎子就讓他徒弟啥的,順著那小挺指的方向排。沒多大一會兒,就整出苗四品葉來。” “這么厲害呀!”趙威鵬驚嘆時,解臣不經意地掃了趙軍一眼,但在他即將開口時,卻被趙軍在桌下踢了一腳。 林祥順口中的“小挺”在放山行里叫跨海,趙軍也會看那個,但他不想讓解臣往出說。 趙軍倒不是怕誰知道,他只是認為這種事并不值得炫耀。 神州大地,臥虎藏龍,能人輩出。 趙軍上輩子往返兩國倒野山參,見過太多厲害的人物了。 趙軍很清楚地記得,那是99年的時候,他當時正在羅剎做生意。 華夏人勤勞肯干,哪里能賺錢就往哪里去。當時羅剎有不少去搗騰野山參的華夏人,這些人有的無法回國,就在當地成立了參幫。 那些參幫抬出棒槌,出給趙軍他們這些人。 都是在這行混的,人與人越打交道越沒信任,花花腸子也就越多。有時一個不慎,就容易上當受騙。而且這行跟古玩行挺像,賣岔劈了也不能找后賬。 這一行說白了,買賣都是那句話:野山參看品相。 可“品相”二字,有的時候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品相是好,但三萬是它,三十萬也是它。 這個時候,就看個人的本事。涉及到錢,就是較真的時候,就看人能不能較得準了。 趙軍記得那年有個參幫把頭,拿出一苗棒槌給他們幾個老板看。那苗棒槌重二兩四,絕對是論品的貨,但那把頭一張口就是三十萬。 99年的三十萬,那可不是小數啊。 而趙軍他們這些老板的心理價位,沒有一個是超過十五萬的。 當時把頭咬的很死,所以一直沒有成交。 買賣不成仁義在。 雖然買賣沒成,但出來看看貨也不錯。可就在即將散場的時候,又來了一個收參得老板。 這老板一瞅就是個外行,但他帶了個小伙子,那小伙子至今都讓趙軍記憶猶新。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