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李學棟忙抬頭看向尉學政。 李學棟沒有幞頭,尉學政只好將紅絨花插在李學棟發髻上。 顧硯仔細打量李學棟。 確實和他妹妹有五六分像。 差不多的眉眼口鼻,他妹妹甜美靈動,他就是一臉憨傻,真是神奇。 午末前后,李學棟夾雜在諸新科生員中間,剛轉過影壁,伸長脖子挨個看人的李文華急忙揮著手大叫:“大郎!這兒這兒!” 李學棟抱著新書,小跑過去。 ……………………………… 尉學政穿過號房,站到顧硯身邊,順著顧硯的目光往前看。 “看什么呢?” “民風民情。” 顧硯從李小囡身上收回目光,用折扇點著不遠處抱著孩子的幾個婦人。 “你看這些婦人,孩子還抱在懷里呢,就已經在教導:要好好念書,也要這么風風光光的考個秀才出來。江南文風鼎盛,名不虛傳。” “嗯!你能這樣細看細察民風民情,十分難得!”尉學政欣慰無比的看著他外甥。 “我打算明天啟程,去平江府看看。”顧硯岔開了話題。 “我正要問你,你舅母說你南下這一年,要住到平江城?”尉學政問道。 顧硯嗯了一聲。 “為什么要到平江城住著?這杭城哪兒不好了?”尉學政皺起了眉。 “杭城當然好,我去平江城,是因為舅舅在杭城。”顧硯笑道。 “舅舅在杭城,你不是更應該住在杭城?難不成,你這么大了,還怕舅舅看著你念書寫字?還要躲著舅舅?”尉學政半真半假道。 “小時候念書寫字,我可從來沒躲過舅舅。”顧硯看著李小囡一行人走的看不見了,轉過身。 “舅舅這個學政,也領著份觀察民情的差使,我這趟來,也是觀察民情,你我都在杭城,豈不是差使摞了差使?這肯定不合適。你在杭城不好移動,那就只能我去平江府了。”顧硯看著尉學政笑道。 “這叫什么話!”尉學政失笑,“體察民情是要四處查看,江南兩路和兩浙路就這么大,你這樣自小習武跑馬的,往哪兒去不都便當得很?你這是借口!”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