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沈風出現在工人隊伍里的消息。 也以極快的速度沖上熱搜榜,引起激烈討論。 北冥有坤:“我對比了下,這個年輕人,的確是中海那個留守后方的青年。” 芙蓉王原:“他這算什么,贖罪嗎?想要救贖自己貪生怕死,留在后方選擇文科?” 丁雪豹真:“可無論如何,我們應該包容一些,他只是生錯了年代,開始加入后勤也是蠻好的。” 有人在斥責,稱沈風是這個全民抗衡時代的恥辱,他讓九州民族的脊梁上,沾染上了懦夫二字。 但也有人在為他辯護,不管怎樣,他終究加入了工人隊伍,在后方終歸也算在為國家做貢獻。 短短時間。 幾乎國內所有互聯網平臺,關于沈風的詞條討論,都開始沖上熱搜榜單。 因為這個時代全民抗爭,只有婦孺老者,從戰場上退役下來的軍人,殘疾的武者,亦或是武科考核失敗的學生,才會留在后方,加入億萬后勤大軍。 后方代表著安全,但這份安逸是留給無法參戰的人的。 萬里江山萬里血,十億青年十億兵! 對于九州國來說,這句話并非是一句玩笑。 沈風不斷地來回扛著重鋼,一箱箱的稀有金屬材料,重達幾噸。 即便是那個在工廠里干了二十年的隊長,現在也對這個年輕人刮目相看。 “這小子,力氣真大啊!” 不過他略感有些可惜,這么好的身體,怎么沒去當兵或是成為武者。 他們這些工人,基本都是曾經武科考核失敗淘汰下來的,亦或者退伍的軍人。 倒是有旁邊年輕有一些,經常上網的工人,認出了沈風。 “這家伙...好像就是那個害怕上前線,待在后方的學生啊?” 聽到他的話,周圍其他人也認了出來。 “的確是他。” “現在還在進行武科考核吧,這小子來這里,是因為想要彌補么?” “應該是的,否則他不會這么賣力,唉。” 有人嘆息著。 這些工人親眼見證了沈風的努力和汗水,因此他們不會嘲諷。 有的只是遺憾,嘆息。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