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一年后-《微小文明》
第(1/3)頁
西北主基地,整個基地是依靠在半山腰上,建立在懸崖峭壁,旁邊有一條小小的瀑布。峭壁上的一個個的壁洞都已經被清理好,有的布置得適合居住,有的存儲食物,有的存儲生活用水,有的成為辦公廳,會議室,當然還有孩子們的游樂場和教室。
半山腰的外圍添加了弓弩,標槍等各種防御武器,武器的尖刺無一例外都帶著混合劇毒。配置了大量的救生裝備,簡易降落傘,救生圈,急救包等等。整個懸崖部署了大量驅蟲植物,各種吊索繩梯密密麻麻。另外在附近的山坡上,樹上,建造了數個臨時避難場所,經過上次的災難,人們意識到自然的殘酷和隨機,再也輸不起了。
原小鎮(zhèn)的鎮(zhèn)長也失蹤了,大多數年輕人員下落不明,以研究院還活著,或者說還未失蹤的的同志們的組織架構為基礎,加上小鎮(zhèn)的一些公務人員,他們構建了新的行政體系。
在新的環(huán)境下,不僅需要具有號召力,公信力,同時還要有洞徹和準確分析環(huán)境的能力,這是在穩(wěn)定時期僅僅靠政治手腕能站穩(wěn)腳跟的人所無法具備的。
金老已經成了基地里新的負責人,他博學公正,帶領大家一起建設著這片家園。在他的帶領下,基地組建了新的科學組,大都是當年研究院的老同志。
多次演算和推測,科學組得出了不太樂觀的結論,天空看不見飛機,地表沒有任何人類活動的痕跡,根據這里的動植物種類,這很可能是一個與世隔離的世界,甚至是地球之外的新的世界。但是否是地球之外,大家還有著爭論和異議,還需要等他們能走的更遠才可以證實。不論是那種可能,外界找到他們可能性都非常小。換句話說,他們可能要在這里生活很多年。而發(fā)展科技,創(chuàng)造出各種各樣的設備,達到主動聯系人類世界,在各類礦產不缺的情況下,需要至少五年的時間,才有可能走出這個島嶼。至于通過逆向實驗的方法回到小鎮(zhèn)或者復原,起碼需要三五十年的科技積累,這還是一切順利的情況。
科學組并沒有隱瞞這個情況,對于這些經歷了生離死別的人們,接受能力也更加強大。于是,對下一代的培養(yǎng),學校教育就提上了日程,反正這些人中最不缺的就是知識,孕育文明是得心應手。
只是,在可能無法立即返回原本的世界后,人們的心態(tài)開始悄悄的變化。先是由于年輕人的減少,年輕男子變得非常稀少,很多女孩對優(yōu)秀的男子展開了追求,有些甚至開始涉入有家庭的男子。后來隨著一批歸來的年輕人有所好轉,畢竟有一就有二,后面肯定還有更多的人回來。可是誰愿意遙遙無期的等待,性別比例仍舊失衡使得年輕男性更加受限于感情,據說,已經有一個男子讓數個女孩懷孕的情形出現。在建設初見成效,安全有了保障之后,這種情況會越來越多,第一批嬰兒要降生了。
忙于建設的金老和科學組是不會有精力來處理這些問題,治安組也僅僅是巡視保衛(wèi)安全,大部分精力用于和自然界的斗智斗勇,幾乎沒有人能抽出時間來考慮這些問題。但是社會的問題始終存在,脫離了主社會的人群,原有的社會體系和層級觀念即將打破,在新的環(huán)境下已經開始演變成一種獨立的文明,只是現在還沒有人注意到。
如果說一開始人手不足使得大部分工程需要輪流使用的話,后來回來的幾百年輕人,則基本成了他借用的主力。高智商高組織的人群,雖然工具原始,但是合理的利用得天獨厚的木材資源,使得平臺上風格迥異的建筑林立,大型的鍋爐房和食堂也建立起來了,短短的幾個月文明似乎飛一樣成長。地質組正在組織考察隊,準備解決鐵礦問題,按照他們的經驗,沒有鐵器的文明,終究會發(fā)展到瓶頸。
隨著一些社會性問題的出現,越來越多的管理人員被提拔,加入日常建設中的探討工作,原有的科學家體制逐漸被打破,金老居中調配已經有些力不從心。而聽說其他兩個基地,由于人數少,仍然是以科學家?guī)ьI人們研究為主,解決日常的衣食住行,發(fā)展的技術大都是農業(yè)種植和采集為主。
因此,漸漸地有更多的趨向城市化的人們隨著每月往來通信的尖兵們搬到了主基地,而另兩個基地慢慢地多是老人和一些失去丈夫的婦女,或者是失去親人的男子。從整體來看,似乎顯得更加的佛系,專注于農業(yè)和自然。在人數越來越少之后,兩個基地索性合二為一,成為一個田園般的村莊,內外都透露著寧靜祥和。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眼就是一年。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钟山县|
名山县|
娄底市|
康定县|
无锡市|
依安县|
历史|
九台市|
桃源县|
安泽县|
江津市|
海伦市|
昆明市|
康平县|
密山市|
蓝山县|
宣汉县|
永平县|
沂水县|
左贡县|
临安市|
虎林市|
乐至县|
西峡县|
昌乐县|
孟津县|
石首市|
文成县|
兴山县|
二手房|
滦南县|
海阳市|
怀远县|
乌海市|
叙永县|
林甸县|
康乐县|
德庆县|
蚌埠市|
突泉县|
桓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