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世界的模樣-《微小文明》
第(1/3)頁
一片郁郁蔥蔥的森林,從南往北延伸。到了某處,地勢陡然變高,成了一個陡坡。陡坡上樹木開始稀疏,草叢也不茂盛,有著地面露出了土地。陡坡地盡頭是高聳的懸崖,峭壁上怪石嶙峋。
懸崖的頂峰又是一片翠綠森林,這片森林延伸到很遠,至于森林的盡頭是什么,目前還沒有人力物力去探索,只能根據現在的情況去推理,猜測。這就是研究院幸存下來的人們,暫時所得知的世界模樣。
有位小朋友的畫很有意思,他在美術課上,把世界畫成了一個樓梯,從海里伸出來的樓梯,海底有很多層,海面上也有很多層。一層一層的,每一層都有有眾多奇怪的動物,植物。而大部分研究院的人們,就生活在第一層和第二層樓梯的中間,也就是現在的,懸崖上的基地。
經過一年多的建設,懸崖上的基地已經頗具規模。科學組帶領下的高素質人們,雖然沒有找到金屬礦場,但是卻把對石木開發技術,發揮到了極致。
這群人最不缺的就是科學家和技術人員,人們按照專業分成不同的群體。負責建設,生產,生活,教育,還有武器制造等。
懸崖上突出的平整石塊,矗立著大大小小的房屋。石頭混合膠泥搭建的房屋結實而又宜居,適合辦公和聚會。最大的是行政中心,三三兩兩的人們從里面進進出出,各個群體的負責人匆匆忙忙的往來,他們帶著計劃,實施結果,更多的是問題和需求,來到行政中心,尋求團隊的智慧和解決辦法。
小一點的那些房屋,是各類生產和加工處理中心,教室。負責各自事務的人們,在各類中心進行食物加工,衣物制造,工具,武器研發,以及教育培訓。
每天清晨,住在懸崖開辟洞穴中的人們,沿著蛛絲一般的棧道,奔赴各自的工作場地,他們要在各自的場地呆上一整天,在那里工作,吃飯,休息。直到傍晚,人們會帶著第二天的早餐,返回懸崖中休息,如此周而復始。
整個基地就猶如一個巨大的機器,有序的運行。不斷的有新的巖洞開采出來,新的房屋被建造。以最初的行政中心為圓心,慢慢的像懸崖四周擴散。負責聯絡的尖兵們常常說,每次從外面回來,都能在更遠的地方看見懸崖上的基地,說明基地真的越來越大了。
現在生活在基地的人們,已經不再缺食物和衣服。由于人們的體形小到螞蟻大小,需要的生活物資極其微小。而森林的物產豐富,四季恒溫,整個地區的人們,不需要種植就擁有數不盡的蔬菜水果,蛋類,還有從鳥類身上獲得的肉類等,人們還制作和儲備了大量的干糧。
人們最煩惱的,是如何提升科技水平。現在的基地,就猶如中世紀的城市。亞麻布的服裝雖然已染色,卻略顯粗糙。雖然有紙張,也是微微泛著黃色。主要食物數量可以滿足需求,零食的種類和成色卻差的遠了,而且短時間內是無法提高的,盛裝的餐具也無法再一步精致。
這些在縮小了的人類眼里,顯得更加的明顯,人們能注意到更加細微的差別,看到粗布衣服的大孔,看到樹葉制品更加清晰的脈絡。而這一些,是沒有金屬礦場所無法改變。
行政中心的三樓,盡頭處有一間不大的辦公室,門虛掩著,里面陳設簡單,木桌,板凳,木柜和墊著絨毛的長沙發。那些絨毛是收集的繭制作的,這種絨毛鋪在長長的木凳或者床上,柔軟舒適,是每個辦公室和家庭必備的物品,也是衣物的重要來源,森林里最不缺的就是昆蟲的繭。
金老此時正在書桌前算寫著什么,他用樹枝制成的筆,蘸著黑色的汁液,在一摞厚厚的黃色的紙上寫些什么,時而點頭,時而停筆,皺眉思考著。
辦公室的窗戶是木質的,上面鑲嵌著曬干后透明的樹葉,透光性好像玻璃,葉脈紋路投影在房間里,自帶一種特殊的自然美好,每扇窗戶都不一樣。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义市|
平乐县|
新晃|
伊宁县|
禹州市|
日喀则市|
无棣县|
汉寿县|
滦南县|
铁岭县|
扶绥县|
滕州市|
綦江县|
赞皇县|
石渠县|
郎溪县|
抚州市|
高平市|
金乡县|
永仁县|
南皮县|
通辽市|
克什克腾旗|
沙河市|
太白县|
赞皇县|
垣曲县|
政和县|
得荣县|
内丘县|
东明县|
兴山县|
平阳县|
榆树市|
涟源市|
鄂州市|
西林县|
涡阳县|
敦化市|
邢台市|
沁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