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楊高學在一旁見趙崢皺眉沉吟,不由產生了誤會,主動道:“趙公子莫非也聽說過范公的事跡?”
聽說是聽說過,但估計和別人聽說的不是一回事。
趙崢微微搖頭道:“似有些印象,但卻怎么也想不起來了。”
“唉~”
楊高學聽了,便輕嘆一聲解釋道:“范公三十多年前也曾做過知府,任內恰遇山海教作亂,范公以身殉國、妻女俱被教匪奸殺,只有范知府兄弟幾人因在外求學僥幸逃過一劫。”
“原來是忠良之后。”
這話明明沒什么毛病,但趙崢說起來總覺得有些別扭。
不過這倒也給他提了個醒,韃清直接胎死腹中,清圣祖康麻子都在努力考武舉,以為大明建功立業添磚加瓦為榮,那些歷史上有污點的人,也未必還會走從前的老路,所以他也不能總用有色眼光看人。
當然了,水太涼除外。
聽完范家的事跡,趙崢忽然又想起了對董揚古的熟悉感,于是轉頭問道:“聽說董千戶少年時曾撞過邪祟,卻不知是怎么一回事?”
“你說這個啊。”
董揚古把手伸進官袍里抓了抓胸毛,不以為意的道:“俺也記不大清了,只記的好像是俺姐夫犯了什么事,一家老小被押去京城問罪,俺打算跟去京城救人,結果半路上撞了邪,迷迷瞪瞪就跑到河南來了。
后來俺考武舉的時候,那些官兒欺負俺不是本地人,硬是給俺評了個第二名,不然俺早做去京城做貢生了!”
說到后來,他又忍不住義憤填膺起來,看來比起找不到記不真切的姐姐,他對于沒成為貢生的事更為著惱。
不過……
這個被押送到京城受審的姐姐,聽起來好像有點熟悉。
“這是哪一年的事?”
“十幾年前唄,具體誰能記得清楚。”
董揚古依舊大咧咧不以為意。
倒是楊高學插口道:“小董調到按察司時摸過底,我記得應該是永歷十六年冬天,也就是十一年前的事情——你別聽他胡說,什么別人打壓他這外鄉人,分明是他筆試成績太差,寫的那玩意實在是讓人瞧不去,這才給排到了第二名。”
這也能對的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