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362章 同鄉(xiāng)同鄉(xiāng) 是同鄉(xiāng)。 準(zhǔn)確來說,是共過患難的同鄉(xiāng)。 她那一閃而過,卻怎么都沒有想明白的關(guān)鍵之處就在這里。 汴京城里的岳州人不止有她一個,扈大娘子為何待她格外親切送她酒釀喝?是因為顧右年曾經(jīng)在災(zāi)年對岳州百姓行過善事。 之前她同韓時宴一直都陷入了一個誤區(qū),那就是那個幕后之人有心謀逆,所以盜取稅銀行刺官家,見如今事情敗露,便有一個殺一個直接滅口。 他的確是下手滅口,可真正可以斷定為被人謀殺的人其實只有齊王同袁惑。 夏知縣是因為貪腐被參后判了死刑,李京哲是死在了流放的途中,江潯則是趕在馬紅英去調(diào)查他之前病死了。 江潯死的時間太過巧合,再加上這人行事作風(fēng)狠厲,他們便先入為主的認(rèn)為江潯的死是滅口。 可如果這些人的死亡都不是滅口呢? 江潯在稅銀案之后就郁郁寡歡,他明顯又愧疚又矛盾。 行事上同韓敬彥一樣的癲,他一方面像個圣人一樣,不求功名利祿不求升官發(fā)財,為了幕后之人甘愿做出盜稅銀的事情來; 一方面卻又偷偷的留下了那錠可以作為證據(jù)的金子。 幕后之人明顯是不知道有這錠金子的,不然的話就輪不到馬紅英去搜刮,一早就被拿走了。 甚至她想到了另外一種可能性,江潯可能是甘愿赴死的,甚至說是自戕的。 那個人對江潯有極大的恩情,才讓他違背原則謀著良心,做下了盜稅銀的事情。 那枚金錠就是江潯的良心,被他鎖了起來,鎖進(jìn)了暗無天日的暗格里。 …… 再說陶然。 同樣為幕后之人做事,同樣是殿前司副都檢點,袁惑為什么要死,而陶然不用死? 別說袁惑是押送了齊王,所以擔(dān)心她同韓時宴上門盤問,事實上他們二人根本就沒有任何證據(jù),袁惑大可以像陶然一樣裝傻充愣糊弄過去。 甚至,在袁惑押送齊王之前,那幕后之人便已經(jīng)對他動了殺心了。 因為這汴京城的連環(huán)殺人案,可是在她同韓時宴回汴京之前就開始了,那時候齊王都沒有謀逆,他們也沒有想到幕后還有第二只黑手。 在那種局勢下,幕后之人便已經(jīng)開始布局要殺袁惑了。 這是為什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