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做生意,賺錢沒錯,但得弄明白什么錢能賺,什么錢不能賺。這種奪人飯碗的勾當,少做,再說了,我們哪兒有那么多人來制作馬車?” 當初他之所以要把核心技術攥在自己手里,就是出于這個考慮。 李勤儉其實不以為然,商場如戰場,誰還管這么多,自己沒能力,怪得了誰。 只是李承乾都這么說了,他也就不再多言,沒意義。 而一旁的王玄策卻是點頭說道:“公子所言極是。” 站在一個讀書人的立場,他當然見不慣商人唯利是圖,錙銖必較的性格。 這也正是商人讓人厭惡的地方。 在他們聊著的時候,春花幾人已經生起了幾個碳爐,安置了一張矮桌。 “公子,我先去處理一下埋鍋造飯的瑣事。”見狀,李勤儉當即躬身告辭。 總共百十來人,埋鍋造飯也絕非易事。 李承乾點了點頭,說實話,他覺得有李勤儉在,倒是很多事情都要輕便許多。 “玄策兄,坐。”李承乾隨口說道。 正準備跟著李勤儉去幫忙的王玄策,當即拱手道:“公子抬愛,玄策出身貧微,當不起公子一個兄字啊,公子叫我玄策便可。” 李承乾笑了笑,說道:“當日我讓楊林知會于你,原本還以為你會推辭一二,不知這是為何?” “讓公子見笑了。”王玄策說道,“公子出身高門,自然不知我等的無奈,就說今年得陛下賞識的馬周來吧,公子認為我與馬周相比如何?” 馬周? 李承乾有印象,貞觀年間寒門貴子的代表嘛,聞言說道:“馬周有宰輔之才,若是于你的話,知之甚少,尚且不好判斷。” “與馬周相比,本就是我給自己臉上貼金。”王玄策倒是說的坦然,“但縱使有宰相之才的馬周,不也的得人舉薦么?在這之前,不也是別人府上的門客么?” 歷史記載,馬周是受常何舉薦,從此青云直上。 王玄策的意思其實很簡單,馬周尚且如此,我又何嘗不需要這樣的機會呢? 雖然說前朝就開了科舉,本朝也有科舉,但科舉取士,又豈是那么簡單。 說到底,這年頭的官員,最多的還是恩蔭入仕,其次便是舉薦,真正科舉出來的真不多。 王玄策說完,李承乾就懂了。 不過對于這個,他還真沒啥好說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