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陳柏,眼前這個將軍,對天主教與新教絕對有所研究,不然的話,怎么會懂得其中秘密? 話又說回來,不管他是從哪里知道的,未必是一件壞事。 這將軍能力非凡,戰功卓著,而且先前殺了不少士紳,想來他與士紳之間有不小的矛盾,這是一個可以利用的點。 不如,將他拉攏過來,發展成信徒?! 雖然語氣間滿是排斥,但未嘗不可進行發展。 想到這里,湯若望斗志昂揚。 徐光啟見陳柏與湯若望聊的有來有回,心里也非常滿意。 看來,陳柏也不是一個糙漢子。 一番寒暄后,眾人又坐了下來。 徐光啟終于說出了自己的來意,想要看看陳柏耕種的紅薯。 陳柏也沒有拒絕,帶著徐光啟去了城外。 城外良田眾多,士紳們破壞的農田,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徐光啟走在紅薯地里,時不時彎腰查看。 陳柏走在旁邊,介紹著其中的事情。 “萬歷二十一年,福建商人陳振龍出海做生意,在呂宋見到一種叫甘薯的農物,塊根大如拳,皮色朱紅,心脆多汁,生熟皆可食,產量又高,廣種耐瘠。 于是,他不顧當地禁令,取薯藤絞入汲水繩中,并在繩面涂抹污泥,躲過當地關卡的檢查,最終回到福建,至此,番薯于福建落地生根。 我當時賦閑在家,聞說此物,便引種松江府。此物產量極大,飽腹感強,不挑土地,是很好的備荒糧食。 只可惜,朝廷不重視,我推廣多年,仍毫無所獲,其中艱難可想而知。我萬萬沒想到,在京畿之地,竟有意氣相投者,開辟良田,以強權耕種?!? 徐光啟看著滿地的紅薯藤,忽然生出一種吾道不空的感受。 說到這里,徐光啟又看向陳柏,語重心長的道:“你在做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雖然用強權推廣,流了不少血,但在我看來,流血是值得的。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你殺了一些人,但拯救了千千萬萬的人。若我大明再無饑饉,死一些人,又算得了什么!”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