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安陸問題-《血之孫吳》
第(2/3)頁
進了太守府,只見這里還是那么地樸實無華,足見孫權的生活清苦。
“仲謀,如今的安陸情況如何?”進了正廳,剛一落座,我便詢問道。
“回兄長,安陸城的人口已經(jīng)恢復到了十萬!整個安陸郡的人口也達到了七十余萬!”孫權有些高興地說道。
“不錯不錯,那今年安陸的收成如何?”我又接著問道。
“自去年安置流民,后來又分派了土地。在今年開春后,百姓們便帶著極大的熱情前去勞作。再加上今年又是風調(diào)雨順,因此是個大豐收!”孫權喜滋滋地說道。
在古代的農(nóng)業(yè)社會,人口、土地永遠是最重要的兩大課題,也是各方太守、縣令的主要工作內(nèi)容。
人口多了,一地的經(jīng)濟必能繁榮;土地種好了,也能吸納更多的人口。
農(nóng)業(yè)人口大多居住在城外的各鄉(xiāng)亭,而城中大多住著百工、商賈、官員的家屬等等。
唯獨安陸的情況有些特殊,百姓們在城外都有田地,但卻依舊居住在城中。
曾經(jīng)的整個安陸境內(nèi),人口也遠遠不止十萬,可能達到了二十萬,甚至三十萬。
兩次江夏大戰(zhàn),安陸人口折損嚴重,除了守城戰(zhàn)死的、得疫病而死的以外,恐怕還有不少百姓逃到了其他地方。
后來戰(zhàn)事平息,安陸又趨于穩(wěn)定,不少逃難的百姓也因此返回。
由此可見,戰(zhàn)亂中人口的損失有多么嚴重。但和平以后,人口的恢復又能有多快?
這也給我的心中敲響了警鐘,難怪魯肅會感嘆,大戰(zhàn)之后關中、雍涼將會人口銳減了。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無論是天災、人禍,還是戰(zhàn)爭,受苦受難的永遠都是百姓。
遇到天災,糧食減產(chǎn),賦稅卻依舊高昂;
遇到貪官污吏,橫征暴斂,百姓日子更不好過;
遇到戰(zhàn)爭,青壯要參軍,民夫要運糧。這一過程,凡參加者都是脫離生產(chǎn)的,沉重的負擔又加到了后方的百姓身上。
天下必須一統(tǒng),才能減少戰(zhàn)亂的發(fā)生,百姓才能得以安定下來。
嚴守吏治,輕薄徭役,才能減輕百姓負擔。
剩下的就是天災,雪災、旱災、水災、蝗災,這些不可抗力了。
就因為是不可抗力,又沒有預測性,所以遇到天災,民間往往損失極為慘重。
這個時代的人都是愚昧的,百姓不知道天災是如何形成的,他們只知道官府好不好。
如果官府苛政,又遇到天災,百姓往往就會聯(lián)想到朝廷的身上。
黃巾之亂便是在那種大背景下發(fā)生的。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全县|
临桂县|
商洛市|
太白县|
宜州市|
莆田市|
晋城|
巴林左旗|
合川市|
苏州市|
阿拉尔市|
儋州市|
邛崃市|
阿坝|
九龙县|
石棉县|
房山区|
天等县|
子长县|
五大连池市|
确山县|
天气|
内丘县|
小金县|
新建县|
莲花县|
延吉市|
广昌县|
肥乡县|
桓仁|
璧山县|
尤溪县|
剑阁县|
定州市|
凤凰县|
东山县|
普兰店市|
从江县|
波密县|
郎溪县|
台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