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三天后。 胡亥將這些竹簡全部過了一遍。 并沒留下什么太深印象,不過對胡亥而言,已是相當?shù)臐M意。 當年那場朝堂爭議,他的確在場,只是年歲很輕,只有十歲出頭,因而記憶很模糊,若非嵇恒再次提起,他甚至記不起有那場爭辯,這三天通過看這些竹簡,他漸漸回憶起當初的一些往事。 這場朝廷紛爭是由那些博士發(fā)起的。 具體是何人,他已記不起。 但那場事涉華夏的創(chuàng)制大論戰(zhàn)規(guī)模可謂空前。 除了幾個必須鎮(zhèn)撫邊地的將領,幾乎所有在外大臣,已確立穩(wěn)定官署的大郡郡守、大縣縣令,都被召到了咸陽,他們十二名皇子也全部與朝,除此之外,咸陽所有官署的官員,除了有秩吏之下的吏員,舉凡官員一律與會。 素常寬闊的正殿,第一次座無虛席。 也第一次顯得有些狹小。 胡亥坐在席上,神色有些迷離,仿佛跨越時空,重回了那場論戰(zhàn)。 那是一個盛夏,清晨很是清涼,始皇一身冠帶,無比的莊重,平靜而威嚴的宣示著。 “天下一統(tǒng),我朝新開?!? “行封建諸侯,或行郡縣一治,事關千秋大計。” “日前,首議三奏業(yè)已發(fā)下,各署公議也大體趨于明朗。” “歸總論之,主張兩分?!? “今日大朝,最終決議,朕將親為決斷?!? “朝會議政,不避歧見,諸位但言無妨?!? “......” 在胡亥的記憶中,這場爭論分明是一邊倒。 當時隨著老丞相王綰開口,贊成分封后,與會的近九成九的官員,都選擇贊成分封,少數(shù)反對的只有廷尉府的李斯,及廷尉府治下寥寥幾名官吏。 這場所謂的爭議。 其實就是王綰跟李斯之爭。 其他人的觀點,都只是在佐證各種看法。 而且。 哪一方都說服不了另一方。 胡亥看著案上的竹簡,暗暗搖了搖頭。 當時的具體細節(jié),他早已忘記,唯一能記起的就兩。 一個是王綰說的‘不為置王,毋以填之!’ 一個是李斯說的‘周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后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讎(chou)。’ 他記不起自己當時贊成的那方。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