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言歸正傳。” “管仲的變法之所以為后世淹沒?!? “原因有二?!? “其一是齊國一世而衰?!? “因為齊國衰亡的太快,以致以商治國的理念,不為天下諸侯接受。” “齊國經管仲變法之后,國力可謂遠超其他,但齊國卻選擇不擴軍,不兼并的‘和平稱霸’,還一直主張‘尊王攘夷’?!? “這種腐舊的觀念無疑為后世君主不喜?!? “但其實也情有可原?!? “畢竟管仲變法時,周天子雖開始失權,但威望尚存,齊國豈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行吞沒兼并之舉?” “第二點是管仲思想跟儒家思想背馳?!? “管仲變法意圖是刺激商貿,鼓勵消費,以商止戰。” “而儒家思想,力推的是‘以民為本,輕搖賦稅,克己仁義’,這些觀念在管仲變法中,卻無一條能對應。” “自不為以后世儒生為主流的士人認可?!? “加之李悝變法成功,因而在儒家框架下進行改革,日漸成為了天下主流。” “這方面暫且不談。” “齊國經管仲變法之后,得魚鹽之利,從一個積貧之國,一躍成為了春秋霸主,雖只持續了一世,但從這次變法之后,齊國的財政始終沒有得到太多削減,更是因此滋生出大量的商賈大富?!? “后續的鄒忌變法,實則很是輕微?!? “只改進了一下人才制度,除此之外,幾乎沒有多動。” “秦齊之間的沖突?!? “在商!” “從管仲變法開始,齊國因漁業跟鹽業發達,出現了大量走卒販旅,也促就了大量的商賈大富,過去齊國收稅至多就三成,而秦對商品卻是收重稅,最高甚至高達五六成。” “這顯然不為齊地的商賈大富接受。” “管仲變法中,我最認同的一點,是‘以商止戰’?!? “以商止戰過去一直為世人漠視?!? “主要原因在我看來,還是因儒家的興盛?!? “天子失官,學在四夷。”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