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扶蘇沒有開口。 他又何嘗聽不出張蒼語氣中的擔(dān)憂? 但大秦已別無選擇。 想到這。 扶蘇頓感壓力如山。 在短暫沉寂之后,張蒼輕咳一聲,開口道:“公子其實沒必要太過擔(dān)心,以陛下的英明神武,多半早已有了定策。” “嵇恒對天下事了解這么深。” “或許有破局之法。” “公子若是得閑,可去詢問一二。” 聽到張蒼的話,扶蘇深以為然,道:“是極,嵇恒此人驚才艷艷,看待天下事異常尖銳,或許的確能提出一些卓絕看法。” 張蒼暗暗搖了搖頭。 他只是寬慰扶蘇,內(nèi)心并不看好。 他承認(rèn)嵇恒很驚艷,當(dāng)?shù)闷甬?dāng)世奇才之名。 但還是差韓非子一截。 韓非子能青出于藍,是因家學(xué)深厚,有機會博覽群書,嵇恒顯然沒有這個條件,而且嵇恒太年輕了,又缺少大家引導(dǎo),能從只鱗片羽中洞悉天下大勢,已十分難得,但想推陳出新,幾乎不可能。 難度太大了。 或許唯有通曉古今,學(xué)問通玄的圣賢才能做到。 嵇恒顯然達不到。 若是給嵇恒多些時間,或許有一定機會,但眼下嵇恒入獄,幾日后就要被坑殺,再天賦卓絕,終究只是曇花一現(xiàn)。 扶蘇并未在這事上再多說,又問道:“我前面從丞相府過來,知曉了一件事,這幾年關(guān)東大量官員堅守原職,不愿高升,不知張御史可有解決之策?” 聞言。 張蒼面色如常,寬大衣袖揮了揮,渾不在意道:“公子不用擔(dān)心,他們之所以觀望不升,只是因現(xiàn)在情況不明,不敢以身試險,這其實是人之常情。” “只要關(guān)東逐漸穩(wěn)定,他們自會倒向朝廷。” 扶蘇點點頭。 他其實猜到了這些人的心思。 只是心中有些介懷。 但正如張蒼所言,現(xiàn)在天下形勢不明,這些‘聰明人’自然不想以身試險,若是天下有變,到時反會將他們置于險地。 扶蘇擔(dān)憂道:“他們會不會倒向六國余孽?” 張蒼沉聲道:“這些人多半會選擇兩頭下注,不過在天下形勢未明朗前,并不會徹底倒向任一邊,公子不用太過擔(dān)心。” “他們都是聰明人。” “深諳趨利避害,明哲保身之道。” “不到萬不得已,不會輕舉妄動,更不會引火上身。” 扶蘇微微額首。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