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人貴在有自知之明。 而扶蘇現在儼然缺失了。 扶蘇站起身來,恭敬的朝嵇恒行了一禮,道:“是小子眼高手低了,還請先生諒解。” “你無須向我致歉。”嵇恒低沉清晰的開口道:“你求問治國大政,我的確回答不了,不過就你目前的狀態,也沒有繼續請教的必要,我若沒記錯,我在獄中,曾留給你一個問題。” “不知你可有答案?” 屋舍寂然無聲。 扶蘇低垂著頭,卻是沒有回答。 他記得那個問題。 官民關系。 只是他沒有想出答案。 也不知如何答。 嵇恒面色如常,并不在意,淡淡道:“就大秦現在的體制,說官民關系并不恰當,準確來說,當是君民關系。” “君之下,皆為民!” “官吏為臣民,城中民為市民,地方民為鄉民。” “《夏書》: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孟子曾提過一個觀點:‘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荀子則與之不同,荀子認為‘天之生民,非為君也;天之立君,以為民也。’” “諸子百家,對君民都有過論述。” “我就不一一贅述了。” “大秦的君民關系將走向何方,這是大秦公族需要考慮的。” “我對此也并不想關心。” “不過,在我看來,諸子百家的‘民’,是有先決條件的,而在大秦體制下,皇帝之下皆為民,因而諸子百家的劃分,僅用一個‘民’,或已有些不合時宜,在我看來,當今天下的民當有五分。” “士農工商兵!” 聞言。 扶蘇肅然端坐。 他眼下已徹底沉下心,知曉一切當腳踏實地。 嵇恒所言,皆是根本。 嵇恒道:“這個劃分并不完全準確。” “士,在關東向來被認做是貴族一類,而大秦實則是出仕的‘仕’,不過就我而言,秦制下士就是官、吏,或者‘試為吏’階段的群體,這方面姑且不做太多考究。” “剩下的農工商兵,也是一目了然。” “而在我看來,秦制之下,萬民自然而然的,會被分為五個群體。” “所謂的治理天下,實則就是治民。” “治士農工商兵。” 嵇恒看向扶蘇,問道:“扶蘇,你既有意‘治天下’,那我問你,如果你想破局,當從何處著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