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扶蘇起身,準備離去時,嵇恒的聲音,悠悠的飄了過來,道:“你這段時間應該看了不少《商君書》跟《韓非子》吧?” 扶蘇點了點頭道:“是。” 嵇恒道:“你其實沒必要一直盯著這兩卷書看,雖有諺語‘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但那讀出來的始終是自己理解的‘義’。” “自己理解的義,固然算不上錯。” “但也稱不上對。” “閉門造車,容易出門不合轍。” “你現在就陷入到這種尷尬境地,一個人的閱歷終究是有限的,對一件事的看法,也很容易出現偏頗,因而需要借鑒其他人的觀點,去揣摩著對照,唯有相互比較之下,才能對相關內容有更深了解。” “韓子著書前通貫古今,學富五車,所以能透徹‘法勢術’。” “但這是韓子的底蘊。” “非是你。” “你眼下沒那么多時間去閱書百卷,因而一味盲目的看書,最終難解其意,我個人是建議你,有空多去看看史料相關的書籍,從歷史中尋找相應點。” “你需記住。”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只是同一事物不同的角度論述罷了。” 聞言。 扶蘇若有所思。 他這段時間,也覺有些迷茫,韓非子跟商君書看了不知多少遍,卻越看越迷糊,根本不能通曉其義,而今聽到嵇恒指點,茅塞頓開,自己的閱歷太過淺薄,就算是淺顯道理,不明白就是不明白,未有相關積累,又豈能正確理解其意? 若想更快理解,還需對照著學習。 扶蘇作揖道:“多謝先生提點,扶蘇感恩。” “從歷史中來,到歷史中去。”嵇恒低語一聲,臉上露出一抹異樣之色,最終搖了搖頭,道:“這段時間你當以《管子》為重,主要看跟經濟相關的內容,《管子》上面的很多觀點,都具有啟發性跟前瞻性。” “管仲重商,商鞅重農。” “兩者為兩個極端,但天下治理之難,難就難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而必須兼濟并容,其中道理你日后就能體會了。” 嵇恒沒有再說。 扶蘇恭敬的朝嵇恒行了一禮。 他知曉,嵇恒的話都有一定深意,在心中暗自沉吟片刻,最終沒有繼續多想,緩緩退出了屋子。 臨退出屋子時,瞥了眼垂首呆立的胡亥,眉頭微微一皺。 扶蘇深深的看了胡亥幾眼,最終并未在門口等待,徑直轉身離開了。 見扶蘇離去,胡亥暗松口氣。 他沒想離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