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如果不同意,簡單,這事情也別跟他商量了。養雞鴨豬還有加工木托盤的事情,他們一大隊不搞了,甚至羅文這副大隊長不當也無所謂。家里四個子女都在城里,還能而的著他們羅家不成。 只要書記那邊不同意,那下午就不是羅兵一個人回來了。父親也會跟著來一趟,然后就是來談把那些東西怎么還回來的事情了。 現在擔任龍津鎮的鎮書記可能是怕了,這一大隊真要逼急了啥都不搞了。羅文和羅保持只不過是大隊長,平時又沒工資,靠的是工分收入。不當這個生產大隊長還真沒啥好怕的,但那樣一來,剩余的收容人數壓力就全部在他們這些真正的吃商品糧的人頭上了。 而且也看的出沒有給他們商量的余地,所以書記是立刻答應了一大隊的要求,這收容的任務本來壓力就是他們這些鄉鎮單位的任務。鄉鎮的大隊小隊要是都不出力,公社也是拿他們沒辦法的。 現在哪怕是兩個鎮合并了,但之前兩個鎮的財務都是沒錢的,有錢的話,公社出面,多少能弄到一些糧。那樣的話公社就可以直接收容了,但就是跟龍津鎮這邊一樣的鄉鎮很多。都缺糧少錢,所以才用任務的形式來劃分到各區域。 這收容方案定了,但現在周邊逃荒的人太多了,根本就不只兩百人,只能選擇收容到合適的人數后,就開始驅趕。只要任務完全,驅趕走其他的人,上面部門也不會說什么。 而且那些逃荒者好像也明白現在的政策,所以哪怕要不到吃食也在耐心的盤旋在一個地方等待著。一但地方部門開始驅趕,就明白這邊是收容名額滿了,就得趕緊去其他地方看看。 既然躲不掉,那就只能在挑人方面再讓第二大隊占點便宜了。農村這年頭勞動力不缺,為了節省口糧,二大隊這邊挑選的都是小孩和年紀大一點的。也不需要他們干活,躺著不動少吃一點就行。 而能逃到這邊來的,其實年齡很大的也不多,年齡大的,路上可能就沒了。 對于這樣的方案,羅保田和羅文倒是沒有什么意見。他們其實可不愿意收白吃飯的,全部弄去開荒去。砍樹都不要他們砍,因為要留給大隊里的人掙工分的。所以一大隊收容的基本都是二十來歲左右的年輕人。 最后,被驅趕的基本是老不老,年輕又不年輕的四十來歲的人。但其實這樣的收容,對于很多被驅趕的人來說還是十分感謝龍津鎮的。基本上是把他們的父母或者子女給收容了,所以對于那些被驅趕的人來說沒啥好牽掛的了。 但一百多個能吃能喝的,一大隊總不可能真拿大米給他們吃吧。所以真的是把飼料當口糧給他們吃了,但這樣一來,以后每個月都要多拉不少飼料回去才行。 反正這樣一來,這邊量多,在糧食廠那邊的消耗就會加快。之前如果能撐一年半的養殖,可能一年不到就沒了。 聽到羅兵說的這些后,羅成點了點頭,多一些量就多一些吧。要是明年不再干旱,養殖不完全依靠飼料的話,也是能緩過來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