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因為電磁干擾,至少是注入式和轉發式電磁干擾作為一種收到雷達波之后才能進行應對的干擾模式,對于本身不發電磁信號的被動探測手段幾乎無能為力。
其實選擇殲轟7作為平臺也屬于沒有辦法的辦法。
較差的機動性和較大的雷達反射面積決定了其本身會成為一個相對顯眼的目標,如果對方有預警機進行指揮的話,很容易提前發現并攔截這架游離于戰場之外的、蠢蠢欲動的飛機。
2*15kw的供電量相對不足,在面對真正的高強度電磁對抗時也會成為一個短板。
但眼下華夏才剛剛開始對蘇27的國產化,至于隱身飛機更是連個影子都還沒有。
堪用的重型戰術平臺只有這么一種。
總比運8強吧……
不過反過來說,敵方預警機發射的電磁波同樣可以成為被動探測手段的助益,并且如果有一種射程足夠遠的反輻射空空導彈的話……
笑死,什么預警機,老子打的就是預警機!
總之,世界上固然不存在一種完美無缺的武器,但多種并不完美無缺的武器如果配合得當,仍然可以產生意料之外的效果。
“實際上,這個模型對于郭工剛剛提到的對低RCS目標,也就是隱身目標的探測,也是有潛力的。”
剛剛一直靜靜聽著常浩南講解的徐洋此時也開口補充道:
“不過這需要一些更加獨特的技術,比如檢測前跟蹤(TBD)算法,用未經過參數提取的粗數據,或經檢測門限很低的參數提取算法處理得到的點量測數據,對目標似然比函數直接或間接地進行累積,從而提高被動雷達的信噪比。”
“我和常博士試了幾種思路,發現目前階段基于迭代的TBD算法每次只能處理一幀數據,無論從數據積累速度還是計算量的角度出發,在工程上基本不具備可操作價值,等我回所里之后會重點關注一下這個領域的研究,爭取能在一到兩年時間里拿出一個可行的成果出來。”
具體到控制學和算法理論的專業上,徐洋甚至并不比開了掛之后的常浩南差,加上后者的主業畢竟還是搞航空,所以也就當仁不讓地攬下了這個任務。
反隱身,對于目前的世界各國來說都是一個迫切的課題。
考慮到華夏暫時沒有條件建設諸如頓河2N這樣以力破巧的超大型雷達站,那就只能在四兩撥千斤的方面多下功夫了。
“足夠了,已經足夠了。”
被常浩南和徐洋二人的效率所震撼的郭林看著桌上那一沓填滿了密密麻麻公式和圖表的紙,一時間難以想象這幾天功夫里面,他們是以一個什么樣的狀態在工作:
“現階段能做到這一步,已經足夠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