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聆聽此音,如聞仙章,眾龍虎山弟子心中的雜念頓消,自得清凈,陷入到悟道的狀態之中,最為重要的是在這道音的洗滌之下他們的道心都得到了一次淬煉。
恍惚間他們看到了一尊偉岸的身影,其獨坐混沌,頭戴寶冠,身披陰陽,手持拂塵,講大道真理,這正是張純一修成太上忘情之后一絲道韻逸散所化。
修得一顆忘情心,張純一的心境已經拔高到了一個完全與世不同的層次,甚至不需法力,不需神通,僅僅憑著自身一顆道心張純一就可以改變很多東西,創造奇跡,就比如現在,要知道就算是放眼整個太玄界,能幫助人淬煉道心的秘法或者寶物都是極少見的,更不用說籠罩一整個宗門了。
小混沌海中,張純一將這一切變故盡收眼底,橫渡劫數,再斬一段命運枷鎖,此時他的氣息越發飄渺,明明身在紅塵卻好似立足世外,不為萬物所繞。
“忘情非是無情,忘而無礙,自得自在。”
心境圓滿,張純一給了龍虎弟子一場造化,其將自身錘煉道心的心得感悟融合進了這一縷外顯的道韻之中。
作為太玄界最頂尖的宗門,龍虎山自然是有錘煉道心的秘法的,那就是黃庭經,此經可助人悟道、煉心,實在是世間少有的仙經,但此法有一個弊端那就是需要厚積薄發且極考驗悟性。
雖然說龍虎山弟子近乎所有人都會嘗試一下黃庭經,但從立宗到現在,真正能修出大成果的依舊少之又少,甚至不乏枯耗數千年但卻毫無收獲的存在。
而這一次修得太上忘情,張純一的道心更上一層樓,卻是在此基礎上創造出了一部更加純粹的煉心之法。
“種子已經種下,卻不知最后有多少人能夠悟得這一部清凈經。”
念頭生滅,張純一收回了目光。
如果說黃庭經廣而博,一千個人誦黃庭經能有一千個理解,那清凈經就是小而精,是一部純粹到極致的煉心法門,不摻雜任何的其他色彩,只要能夠參悟,就能借助此法不斷錘煉自身道心,最終獲得一個不錯的成果。
甚至一些修行的真種子還有可能借此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以后自身鑄就無悔道心和忘情道心做準備,雖然知曉可能性不大,但張純一還是希望自家后輩子弟中能出一個修成太上忘情的存在,這也算是一種另類的傳承。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