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跟胡狼談好了要采購的裝備,再一次對自己、對東風兵團的火力進行了升級。 “......vortexrazor的側瞄鏡架,正好可以搭配你的紅點使用。” “trijiconacogta31f4x32,小海螺,搭載紅色光遷分劃線,自動發光,美方的現役裝備,放大倍率1.6到6。” “現在,你的裝備已經完完全全符合精確射手的標準了。” “不過我很奇怪,你真的有必要使用側瞄嗎?這玩意兒在競賽里使用比較多,實戰的話.....我不知道該怎么評價,反正我們是沒有使用的。” 聽到胡狼的話,陳沉略微點了點頭,沒有立刻回答。 事實上,側瞄這種東西的存在一直是很有爭議的。 相當一部分作戰人員認為,這玩意兒只適用于競賽,在實戰中要么是沒必要,要么就是使用效果差強人意。 畢竟,他們都是真正要用槍殺人的戰士,而不是對著幾個固定靶子射擊,眼里只有十環紅圈的運動員。 在這種情況下,側瞄的作用的確相當雞肋。 如果交戰距離非常近、尤其是10米或者之內的話,槍手完全可以不使用任何瞄具、或者用拇指指向就可以了,打cqb的話,其實是用不上側瞄的。 陳沉自己對cqb無比熟練,tob握法更是寫入了大腦本能里的東西,如果非要說,近距離作戰,側瞄對他的提升很有限。 但問題就在于,這里是緬北。 緬北大大小小的戰斗里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征,那就是: 他們既不像非洲那樣會一幫人隔著一條街瘋狂亂射,又不像美軍在中東戰場一樣會把距離拉長到五六百米甚至上千米。 最常見的交戰范圍,是100到200米之間。 而這個距離,恰好就是紅點瞄具最有殺傷力的范圍。 因此,不需要反復調整放大倍率的側瞄可以給陳沉提供有效的瞄準輔助,而小海螺的高倍率又可以讓他在需要遠距離精確射擊的時候快速鎖定目標。 這兩者結合產生的作用,還真的就無可替代。 ----應該說,在緬北戰場上,很難被替代。 再加上自己現在對于射擊的“感覺”還沒找回來,有這么一套瞄具,也算是一種補充。 于是,他開口說道: “裝備變化也要考慮戰場環境,你們還是承平日久了......總之,這是現階段下我能找到的提高自己能力上限的最好辦法。”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