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三天后。 中午。 “前面就是普陀山了!” 游方登高望遠,一眼就看見海灣對面、那一片小島型的山脈。 這里,便是他所定好的、離開杭州后的第一站,作為同屬浙江的一方勝地,他自然是要來領略一番! “這就到了?” 聽到他的聲音,洪斌四人也紛紛一躍而上、登高遠眺,隨即便看見了不遠處的大海,以及那一方海島。 “這是……好濃的愿力!” 而在修行“巫儺”之法的夏明玉眼里,那方山島更是有佛光普照,那是無數香眾所凝聚起的香火愿力,令他驚訝無比。 “怎么,你在別的地方沒見過嗎?其他道觀寺廟都不是這樣的?”游方聞言不禁一笑,他也同樣是看見了的。 “不,不一樣!” 夏明玉卻是搖了搖頭。 “我所看到過的那些道館、寺廟,沒有一個能夠凝聚出如此濃厚的愿力的,哪怕是龍虎山,也完全比不上!” “哦?” 聽到這話,游方眉毛一挑,不禁回憶起關于普陀山的資料,隨即恍然大悟! “呵呵,我好像明白是為什么了,因為……這里是傳說之中觀世音的道場!” 普陀山,全稱普陀洛迦山,位于zj省杭州灣口南緣、舟山群島東部海域,是華夏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著名的觀音道場,素有“海天佛國”、“南海圣境”之稱。 而這“觀世音”又是何等存在? 其為阿彌陀佛的左脅侍,“西方三圣”之一,在眾生眼里,他是大慈大悲之菩薩,遇難者只要誦念其名號,他便可觀其音聲、前往拯救解脫。 由此可見,對于非佛門信徒的普羅大眾而言,觀世音的地位甚至還要更勝于佛祖,他們常常會念叨的“菩薩保佑”便是“觀世音菩薩”,而不會去唱誦佛祖。 正因如此,這普陀山上的香火愿力如此濃厚、也便可以理解了,這都是不知道經過了多少年的積累才能夠成就的,倒也沒什么可說。 而這時…… “我說老夏,那我就想問問了,既然這觀世音菩薩所積累的愿力如此強大,你們村兒就沒人去演一演的?”洪斌不由得開口,唐英杰和伏辰也一臉好奇地轉過了頭。 “害,演不了!”聽到這個問題,夏明玉立刻便搖了搖頭,露出無奈之色。 “你們要知道,相比起道門對仙神的態度,佛門對佛、對菩薩羅漢的信仰那可是實打實的,伱要是敢演、還讓他們知道了,那可就相當于是侮辱了人家的信仰,甚至會引來無休止的追殺!” “哦?佛門還搞追殺這一套的?你們這是有故事啊!”眾人一聽,頓時就聞到了“瓜”的味道。 “嗯,還確實有,我們巫儺一脈在過去就有過一位扮演‘濟公’的前輩,你們也知道、濟公在傳說里是降龍羅漢轉世、而且歷史上也確有其人,這便引發了佛門震怒、遭到以靈隱寺為首的一眾武僧的追殺,而理由便是‘金剛怒目、降妖伏魔’。”夏明玉回憶著。 聽到這話,就連游方都不禁唏噓,這信仰的確是一柄雙刃劍,能讓人心志堅定、心有所屬,卻也會在某些時候化為瘋魔。 這一點,尤其以佛門為盛,就像夏明玉剛才所說的,與道門不同,這幫光頭是真信啊! 至于說道門…… 想到這里,游方不由得看了一眼伏辰,看其那眼神清澈的樣子,就知道并未被“信仰”所“污染”。 而實際上也是,道門之思想原本就是由春秋道家所發展而來,在“罷黜百家”之時、為了不受牽連才選擇了避世,以神仙方術、避世修行為幌子,才躲過了一劫。 這一點,在游方的前世便是如此,只不過那是一個平凡世界,隨著漫長時間的推移,最終也還是形成了“具體信仰”、就連清修道士也如此深信。 可這一人之下的世界卻是不同,由于異人的存在,道門建立的初衷本便是“求仙道、問長生”,又怎可能去信仰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 這時候…… “靈隱寺?那不就是杭州的那座寺廟嗎?老游……你好像還去拜訪過吧?”洪斌突然想起來了。 “嗯,就是那座,不過我去拜訪的時候,解空大師和其大弟子都沒在,剩下的弟子也都做不得什么真的主,也就沒什么收獲了。”游方點了點頭道。 的確,在之前的這一個月時間里,他還是抽了空、去了靈隱寺一趟的,其目的就是為了拜訪解空大師。 解空大師作為十佬之一、又是肖自在的師父,他對其還是頗感興趣,便想著與之交流交流,或許能有一些新的感悟。 說起來,關于解空大師和肖自在的過往,游方還是頗為了解的,為了解救自己這個好殺的弟子,解空大師甚至甘愿以修為被廢為代價。 也正因如此,才讓游方更加的佩服他,拋開佛門信仰的問題不談,只說解空大師的心性境界,整個異人界,恐怕也沒幾個人能與之相比的! “還真是……想見識見識啊。”一想到這個,游方又頓時向往,但很快又搖了搖頭,不再去多想什么。 他知道,這世間萬物都講求個“緣分”,緣分未到莫要強求,而緣分到了,一切也就順理成章。 “那么,咱們走吧,既然已經到達了目的地,午飯就直接在普陀山上吃吧,上面肯定有向游客開放的食堂。”游方微微一笑。 “行,那就去嘗嘗、這普陀山的齋飯和青羊宮的比,到底哪個更寡淡!”洪斌一咧嘴,拍了拍伏辰的肩膀,徑直打趣道。 于是乎…… 唰唰唰唰唰! 五人同時發力,從樹頂躍下,隨即調動體內之炁,將速度給提了起來。 幾乎只花了幾分鐘,五人便沖出了山林,面龐拂過咸咸的海風、看著前方湛藍的大海,只感覺神清氣爽! 隨后,在無人之地飛掠了一陣后,五人來到了位于海邊的朱家尖蜈蚣峙碼頭,買了五張船票,隨即坐到了船上。 說起來,他們五人還都是內陸生長的子弟,除了游方這個穿越者外,其余人還真是很少能看見海的,這便不由得透過窗戶、好奇觀看。 很快…… 隨著一陣發動機的聲音響起,渡船啟動,緩緩開出了港灣。 看著周圍的起伏的海浪,感受著普陀山周與眾不同的香火氣氛,幾人都心有感觸,細細體會了起來。 “老游,怎么樣,有什么感悟嗎?”不一會兒,已經習慣了游方隔三差五就有領悟的洪斌,忍不住看向了游方,好奇詢問了一聲。 “呵呵,哪有這么快,你把我當什么了?悟道機器?”游方失笑起來。 雖說,在這愿力如此濃厚、香火氣息如此鼎盛的地方,他的確是有所感悟的,但就目前為止,這種感悟還太過模糊。 不過,在他的心里還是有一種感覺,只要能登上這普陀山、感受一下這佛門圣地的真正氛圍,自己也就又能多一幅畫卷! 就這樣,眾人一邊感受、一邊閑聊,一刻鐘很快過去,他們也終于來到了普陀山上…… 而在登島的那一刻,他們都明顯感覺到、一股獨屬于佛門的氣息撲面而來,港口的周圍全都是賣香的小販、還有販賣各種開光飾品的。 “買香嗎?要燒香就在我這里買,山上的可貴!” “佛珠!佛珠看一下咯,普濟禪寺住持親手開過光的佛珠,只賣九九八咯!” 聽著周圍商販的吆喝,看著路過選購的游客或香客,五人對視一眼,臉上都浮現起笑容。 果然,不管是道門還是佛門,如今都已經被旅游業侵入,但這也無可厚非,畢竟修行之人……也是要吃飯的。 “走吧,咱們往上走!” 來到上山路前,游方朝上望了望,隨即揮了揮手、這便率先向上走。 通過“白澤觀術”,他能感覺到山上有著大大小小數十處愿力凝聚之所,而其中最為龐大、也最為凝實的,共有四處。 至于這些愿力凝聚之所是什么地方,很簡單,那便是山上的一座座寺廟,或是與觀世音菩薩有關的地方。 而根據資料顯示,全山開放有寺院共四十多座,最大的是普濟禪寺、法雨禪寺和慧濟禪寺,三者被并稱為——“普陀三寺”。 同時,這“普陀三寺”也是華夏異人界里鼎鼎有名的佛門勢力,其弟子之多、其勢之大,足以與“嵩山少林寺”相比。 當然了,二者分屬于佛門的兩大宗系——“凈土宗”與“禪宗”,其理念并不相同,各自都算是本宗系的代表,基本分不出個強弱。 至于解空大師擔任住持的靈隱寺,同樣也是歸屬于“禪宗”,也正因如此,他一個少林寺出身的和尚才能在靈隱寺中擔任住持。 而對游方而言,既然拜訪不了靈隱寺,那便先來拜訪拜訪普陀三寺,先感受感受“凈土宗”的奧妙,他日若拜訪“禪宗”,也能更有的聊不是? 不過…… “其中那三道龐大的愿力凝聚之所,應該便是‘普陀三寺’,可還有一道與之旗鼓相當的……又來自何處呢?”游方兩眼一瞇,心里疑惑著。 在思考不出個答案后,他便索性按照愿力所處的方位、結合自己事先查到的地圖判斷起位置,而經過一番比對、終于確認…… “是紫竹林!” “原來如此!” 眾所周知,在傳說之中,這普陀山便是觀世音菩薩的道場,而紫竹林,則是觀世音菩薩真正的修行之地。 因此,從愿力的角度來講,屬于觀世音菩薩的愿力不管從何處來,最終都會分出一部分進入紫竹林,這一疑問也便解開了。 “看樣子,除了普陀三寺外,紫竹林也有必要去一趟,說不得能在那里再獲得些靈感,對于感悟的完成也有助益!”游方暗自決定。 而走了一陣后,五人終于來到了“普陀三寺”中的“普濟禪寺”,這里又被稱作是“前寺”、是供奉觀世音的主剎,也算是異人勢力“普陀三寺”正經的“前門”。 “老游,這里到處都是游客,咱們是直接去里面么?”進入寺內,看見其中拍照打卡、燒香拜佛的游客,洪斌不由得撓了撓頭。 這普陀山與青羊宮、龍虎山不同,整座山島都幾乎是旅游區、到處都是人頭攢動,別說是切磋,就算是想找個清凈之地坐下閑談,也是難以找到的。 “不行,擅闖太過無禮,咱們是來拜訪的,須得要堂堂正正。”游方搖了搖頭。 緊接著,他環顧四周,隨即眼前一亮,腳步移動間,便朝著不遠處的一名僧人走了過去。 第(1/3)頁